懸崖之上 — 對張藝謀的「愛」與「恨」

日期:2021年5月16日
地點:PREMIERE ELEMENTS THX院

張藝謀近年執導的電影,題材繁多,嘗試不同的類型,可是,不同的嘗試,導致他的電影水準卻十分飄忽,總是沒有一部電影是十分深刻印象,或是十分喜歡的作品。張藝謀最新執導的作品,改編自全勇先的小說作品,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歷史懸疑,拍出了一部具有水準的諜戰題材電影。《懸崖之上》張藝謀的驚悚懸疑,巧妙的改編,呈現出一場引人入勝的特務對戰。

《懸》片故事講述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曾在蘇聯接受特訓的共產黨任務小隊組員 — 張憲臣、王郁、王楚良和張蘭,回國後接受一項名為「烏特拉」的任務,救援從日方逃出的王子陽。然而,由於前線人員謝子榮被捕後,背叛了他們而洩露了他們前往哈爾濱的消息,四人到達哈爾濱時,卻一直被敵方盯上,並且布下天羅地網,想一舉殲滅在東北的地下黨組織…

無可否認,近年對於張藝謀的電影總是「又愛又恨」,大概就如開始時所說,張藝謀近年的電影水準太過飄忽,時好時壞,縱使知道他並不再是《大紅燈籠高高掛》時期的張藝謀,但是在他不同的創作與執導上,有著不同的風格轉變之下,不同的水準與效果呈現,既是愛,也是恨。

《懸》片是改編自全勇先的小說作品《霍爾瓦特大街》,電影劇本亦由他本人編寫,影片直接地從四位主要的人物 — 張憲臣、王郁、王楚良和張蘭的角度出發,他們分成兩個小組,進行「烏特拉」的任務。影片分為七個段落陳述,分別是「暗號」、「行動」、「底牌」、「迷局」、「險棋」、「生死」、與「前行」,從故事的發展過程裡,畫面上出現了不同的段落名稱,這七個部份既是獨立發展,但也可以連繫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觀看電影的時候,第一份的感覺會是… 這是一部很不張藝謀的電影,《懸》片是張藝謀首次執導的諜戰題材電影,不論是電影的題材,或是他的執導手法,均是跟他過往電影的風格,整部作品的節奏十分明快,層層推進的故事發展,突顯出整個「任務」的細節,緊湊的佈局,帶出人物之間的關係,提高了電影整體的可觀性。

片中有不著少的人物描寫,雖然角色頗多,但是從劇本上對於人物的性格有不少的著筆,從事件的發展過程裡,對於張憲臣、王郁、王楚良和張蘭四人之間的關係,描寫得十分細緻。全勇先的劇本十分扎實,起承轉合的敘事,峰迴路轉的舖陳,電影的結構十分工整,故事流暢,環環相扣的劇情,當中不乏故事的轉折,亦處理得精準有力。

電影有不少的情節都是發生在白茫茫的下雪環境,在影像上的構圖,以白色(雪地)與黑色(特務的服裝顏色)之間的對踫,營造著強烈的顏色對比,加上冷峻的色調,呈現出片中特務的「十面埋伏」。

片中幾位主要的演員,包括張譯、于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等的演出,均有不俗的表現,整部作品的戲份則以張譯、于和偉與劉浩存的比較多,前二者在不少的演出經驗之下,演出準繩。劉浩存的演出卻令人眼前一亮,既是戲份不少,表現十分自然,能夠演繹著角色內心的複雜心境,在片中有不少的發揮。

以上來看,大部份時間都是在談論著對於張藝謀的「愛」(可能用「喜」來形容更好),那「恨」呢?其實也不算是什麼的憎恨,而是對張藝謀失去了個人特色與風格,感到可惜,莫說是《秋菊打官司》時期的他,《一個都不能少》與《我的父親母親》時期的張藝謀也是十分喜愛,幾乎可以是重覆又重覆地重溫,然而,近年的《十面埋伏》、《長城》等片,真的只會感到張藝謀有一種「適者生存」的感覺,跳出過往的個人風格,觀看《懸》片的時候,其實也是有著相同的觀感,總是欠缺了他舊日的色彩,但是,《懸》片仍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和驚喜十足的電影。

在〈懸崖之上 — 對張藝謀的「愛」與「恨」〉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