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2月18日
地點:百老匯葵芳3院
一段愛情,從二人的感情萌芽到相愛,經歷著不同的風雨考驗,幸運的會開花結果,否則就感情就會產生變化,甚至會分手而終結。台灣導演林孝謙最新執導的電影,改編自2008年的南韓同名作品,編寫了這一段刻骨動人的故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自私的愛情,流露著無私的疼愛,悲傷的情感留下了痛惜的幸福,勇敢的去愛一次!
《比》片故事講述張哲凱(K)與宋媛媛(Cream)識於高中時期,那時K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拋棄了他,十六歲的他自此獨自一人生活,後來因為遇上了Cream,令K生命裡多了一道陽光。他們二人關係漸漸親近起來,二人就讀同一家大學、一起生活、在同一家公司一起工作,他們的關係親密,旁人也以為他們是一對。後來… K患上了不治的遺傳病,導致他跟Cream之間的感情,寫上了一段悲傷故事的結局……
生於台灣的林孝謙,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以及美國匹茲堡州立大學傳播學研究所。他編導的電影作品擅長刻劃人物的情感及描繪細膩動人的故事,使其有「療癒系導演」的稱號。林孝謙首部劇情短片作品《自由大道》獲得台灣金穗獎首獎與最佳剪輯獎,2010年編導首部劇情長片作品《街角的小王子》,被譽為台灣首部寵物癒療系電影,林孝謙第二部執導的電影《與愛別離》便開始跟編劇呂安弦合作至今,分別編寫了《回到愛開始的地方》與《五星級魚干女》。
《比》是林孝謙第五部編導劇情長片作品,電影改編自權相佑與李寶英合演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該片無獨有偶地香港與台灣也沒有公映),故事從第三者的人物角度出發,憶述了K與Cream之間的愛情,接著從K的旁白,講述他與Cream之間的感情,從他們在高中相識,一起在大學時的生活,二人同居的友好關係… 後來,因為K患上的病情惡化,他為了讓Cream得到將來的幸福,最後決定離開他,但是在他們的心裡,就知道互相是真心相愛,但是卻要埋藏著這個事實。
由於沒有看過南韓版本,所以觀看台灣版本的時候,就把影片當作一套新的故事來看吧。《比》片保留著林孝謙的個人風格,簡約樸實的調子,呈現著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片中有不少的篇幅以旁白來詮釋著,從主角的角度回憶和心裡的感情,縱使比較清晣鮮明,但是卻覺得整體的旁白比較繁多,若然減少一點我的話,整體會看得更加投入。
影片以起承轉合的故事結構處理,劇情的前半段主要是舖排人物的發展,主要是描寫K與Cream的感情發展經過,中段便開始出現了楊祐賢與Cindy的這一對,他們是對比著K與Cream對於感情的不同態度。從這兩段的感情裡,K為了讓Cream幸福而為她安排好一切的生活,Cindy則為了個人的利益而不顧跟祐賢的承諾,「自私」呈現著兩種不同的愛情價值觀,同時亦反映著他們對於愛情的「無私」,就算是放下了感情,他們其實仍然愛著對方… 親手把幸福交給別人,根本就是自私。
從K與Cream的口中,常常說著彼此只是家人的關係,但是事實也不能欺騙他們,在婚紗店裡時二人合照,在家裡採排結婚的過程,其實心裡他們已經是在進行「幻想」的浪漫婚禮,「我愛你」這三人永遠沒有掛在他們二人的口裡,只能埋藏著心坎中,K只是希望Cream能夠得到幸福快樂,但沒有K在自己的生命裡,Cream就失去了意義,生命裡留下了缺口,愛情就這樣地溜走。片中K說著要Cream找個好男人結婚,好男人的其中一個條件是身體健康,暗地裡諷刺自己並不是一個好男人,可以照顧她一輩子。
電影後段的劇情部份,當K與Cream正要面對分離的時候,響起電影的主題歌曲「有一種悲傷」,這幾乎就是拿起紙巾的時刻,眼淚不停地流,最後雙眼紅腫的離開影院。縱使… 這類愛情電影的格局就是很公式化,離不開一點的老套,不過觀看影片時,仍然會感到那種自然舒服的感覺,當然… 有不少觀眾對於這些題材欣然接受,大概不只是帥哥美女的配搭,還有那份浪漫感動的愛情,一定能夠吸引觀眾入場。
片中這兩位帥哥美女的主角… 劉以豪與陳意涵在的表現四平八穩,兩者有不少的內心演譯,整體表現以陳意涵的演出比較佳,她能夠表現著對於K的感情細膩,情感掌握準繩,發揮較大。而劉以豪的演出因為角色的設定比較內歛,故在他的演出發揮其實並不算很大,整體表現只屬平平。然而,分別演出Cindy與楊祐賢的陳庭妮與張書豪,他們在片中分別演繹著面對愛情的「強」與「弱」,演出亦恰如其分,表現亦比較突出。
《比》片是一部典型愛情格局的電影,當中不乏催淚的元素,林孝謙保留著的個人風格,細膩動人的情感瀰漫著,「悲傷」與「感人」互相牽引著,最後陪著你(妳)一起,犧牲自己的愛而帶給愛人幸福,體會到這一段感動但留下了遺憾的愛情。
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 愛情就是自私的…〉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