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3月6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 3院
大家有沒有回想起兒時讀書的時候,身邊總會有一位好友或知己,一起玩耍,形影不離,經常出雙入對,然而,二人之間的友情,隨著成長的過程,彼此漸漸疏遠,過後甚至沒有再聯絡,成為了陌路人。是夜觀看這部由《夢女芭蕾》比利時藉導演Lukas Dhont最新編導的電影作品,透過一對關係親密的男孩,二人之間的友誼,卻產生了青春期的自我思索。《親陌》從親密至疏離的關係,探索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忐忑,淡然地流露著內心的哀傷。
《親》片故事講述Leo與Remi是一對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出雙入對,一起玩樂,一起上學,Leo經常會逗留在Remi的家中過夜,二人的感情深厚。一天,同班的同學們對Leo與Remi的關係感到好奇,以為他們是戀人,不過Leo卻一直視Remi為感情要好的朋友,為了避免被同學繼續閒言閒語,Leo決定漸漸疏離Remi,嘗試過著沒有Remi在身邊的日子,可是,Remi卻不能接受沒有Leo在身邊的時刻,直到有一天…
繼前作首部編劇的《夢》片後,Lukas Dhont跟編劇Angelo Tijssens再次合作編寫劇本,這次他們藉著兩名感情要好的男孩,二人之間的友情,因為各自對於這份友誼的疑惑,繼而產生出來的衝突,一起經歷的成長過程中,探討著青春時期承受的壓力與痛苦,道出了成長時期所帶來的空虛與傷痛。
影片前半的部份,以大量的篇幅,描寫Leo與Remi二人深厚的友誼,經常形影不離,彼此於各自的生命中,佔有重要的部份。然而,因為他們同學的一句說話,縱使同學們也沒有介意二人的關係,但是,Leo十分抗拒這些標籤,於是,不論是平常的生活,還是回校上學的時候,Leo卻刻意地迴避與Remi之間的親密,無形中在他的身邊建起了一道牆,嘗試改變自己,跟同學們踢球,參加冰上曲棍球,他其實只是希望不再讓外界對他的看法,但卻沒有想到Remi心裡所想的,是否跟他一樣,直到中段部份的一個轉捩點…
擬於不想太多劇透,後半部份就不多說了,可以說的是,後半部份的劇情,主要是著重於Leo的個人身上,他一直回想自己對於抗拒被標籤為同性戀的思考,過後所面對內心的創傷,仍然是處於青春期的他,難以承受沉重的壓力,令他只能夠一直地逃避,難以面對。他一直視Remi為親如兄弟的好朋友,然而,內心又會是這樣的想嗎?其實劇情也並沒有刻意地去說明,這倒是讓觀眾能夠透過劇情的發展,慢慢地走進Leo的內心世界,這份空虛和悲傷,只有他才能懂得明白。
很喜歡片中多場的追逐鏡頭,影片的開場部份,Leo與Remi於花叢中跑步的片段,鏡頭捕捉著他們二人的表情,嚮往這份自由自在的關係,沒有任何的枷鎖,放開心情,一直地向前奔跑,猶如他們之間的友情般,並不需要理會旁人的眼光,一直地追逐,開懷地笑著,活在他們二人的世界裡。片末,在花叢中跑步的只有Leo一人,他回頭一望,回看他跟Remi一起度過的時光,導演藉此鏡頭來作首尾呼應,流露著對於Leo的內心空虛。冰上曲棍球於電影中佔了一個很重要的部份,Leo穿上了冰曲球員制服,戴上頭盔,彷彿是利用這套制服來保護著自己,同時亦顯示給別人看到他那強壯的個性,但其實內裡是他埋藏著的秘密,展現出他跟Remi的不同,暗地裡開始了他們二人成長的分岔。
不得不稱讚片中飾演Leo的Eden Dambrine的表現,他能夠演繹著角色的自然,層次感十足,把Leo這角色的性格掌握精準,尤其是電影後段的部份,幾乎是由他一人帶領著劇情的發展,發揮自如,細膩動人的演技,令人眼前一亮,目不暇給。而飾演Leo好友Remi的Gustav De Waele,表現同樣出色,雖然他的戲份與著筆不及Eden Dambrine的多,但是他也能夠表現出角色的內心思緒,他們之間的互動,四目交投的眼神,情感的傳遞,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他們二人的精彩演出之外,另一驚喜的是演出Remi母親Sophie,就是曾於戴丹兄弟電影《Rosetta》首次演出的Émilie Dequenne,她的演出毋庸置疑,這次演繹母親的角色,展現著人物內心的孤獨,精準拿捏角色的神髓。
作為第二部編導的作品,導演Lukas Dhont這次同樣地以平實的描寫手法,道出了這個成長的故事,整部作品結構完整流暢,情感細緻,影像展現著人物的情緒,反映現實社會的現象,突顯出導演個人的敘事方法,及其純熟執導技巧。演員的表現尤其突出,兩位小演出的自然演繹,豐富細膩的感情,帶動著電影的劇情推進,讓觀眾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到角色心裡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