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8月17日
地點:M+戲院
生活在今天的你或我,這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改變了大家的生活裡,就連電影的創作,也進入了現實的世界裡,一起過著艱辛的日子。《陽光普照》台灣導演鍾孟宏最新執導的劇情長片,藉著這個現實背景的前設,道出了一段母女之間感情的隔膜與衝突。《瀑布》鍾孟宏以女性的角度,貼近今天的社會現象,道出一段母女之間的緊繃家庭關係。
《瀑》片故事講述發生在疫情剛開始蔓延的台灣,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每天過著隔離與戴口罩的日子。羅品文與女兒王靜二人是相依為命的母女,因為家庭的關係,青春期的小靜經歷著不一樣的成長。一天,小靜的同學確診,品文留在家中照顧小靜之時,自己卻被公司裁員,跟丈夫的關係破裂,受到外來的壓抑,漸漸亦患上了情緒病,小靜漸漸擔任了照顧母的角色,希望能夠一起過著簡單的生活…
不久前,於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中觀看了鍾孟宏早期執導的實驗短片,無疑是不易入口的作品,實驗性質很強,但趣味性很強,充滿著獨特的個人風格,擺脫敘事的格局框架。這種電影的模式,申延至他的劇情長片,不論是首部作品《停車》,還是最近的《一路順風》或《陽》片,縱然結構工整,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其實也不難找到鍾孟宏的個人signature。
《瀑》片的故事設定在今天大家一起正在面對的疫情期間,片中亦以字幕交代年份和日期 — 2020年3月,那時,台灣仍未正式被疫情衝擊,鍾孟宏把現實搬到銀幕裡,聚焦在這對相依為命,但欠缺溝通的母女身上。品文和小靜就是一對過著平凡生活的母女,她們居住在掛著藍色帆布的公寓裡,小靜缺乏完整家庭的照顧,跟母親的關係差劣,各自活在自己的空間,然而,她們困在不能看到街景的單位內,品文的情緒問題,猶如瀑布般的突然湧現,二人漸漸走進互相拉扯的角力。
鍾孟宏今次主要是以女性作為故事的骨幹,品文和小靜的分別代表著現今兩代之間的溝通問題,延續自《陽》片的親情,兩代之間的互相呼應(其實也只是這部份,容後再談),父子的剛烈,母女的鬱結,在背景有的前設與襯托下,《瀑》片明顯地展現出家庭的裂縫。品文的情緒病,雖然是彌補了她和小靜的關係,但卻忘不掉過去的傷痕,活在自己的框架裡,直到在病院裡遇到如萱,才漸漸走出陰霾。
上段提及《陽》片與《瀑》片的互相對照,從《瀑》片的第一場,鍾孟宏(不再是中島長雄)的掌鏡下,捕捉著陽光照射的台北街頭,雖然是隨意的一個鏡頭,但卻是讓人感到是對應《陽》片的最後一場,陽光的照射下,透視著不同人物的心境,品文與小靜的母女衝突,跟阿文與阿和的父子沉默,互相之間的對比,照耀各人心裡的沉重和鬱結。電影的結尾,鍾孟宏採取以開放式的收筆,讓觀眾從品文的角度去看事件的真相,沒有陽光的照耀,瀑布帶來的衝擊,品文看著新聞的片段,只是希望看到小靜的出現,孰真孰假,母親對女兒的愛,始終是最真實的。
貫徹鍾孟宏過往電影的風格,《瀑》片有不少似曾相識的格局和舖陳,鏡頭的運用和慢鏡的設計,都是一貫鍾孟宏的個人特色,沒有驚也沒有喜,甚至是會覺得有點重覆。不能否認,鍾孟宏是一位很「長氣」的導演,《瀑》片的節奏不慢也不快,但偏偏對白頗多,蠻長的篇幅,多餘的情節跟主線的抽離,整體的結構顯得冗贅,來來回回,刻意要讓觀眾代入品文和小靜的世界裡,這都只會是令人看得厭倦乏味。
鍾孟宏的電影裡,演員的演出總是很好看的,今次亦然,賈靜雯與王淨二人在電影裡均有十分突出的表現,賈靜雯憑此片奪得金馬影后,毋庸置疑,她在片中能夠展現出角色的神髓,細膩與含蓄的演繹,掌握角色強烈的層次感,能夠讓觀眾看到她那情緒的起伏,漸漸走進羅品文的心理空間。王淨的演出相當耀眼,她每次在電影中演出不同的角色,都能夠讓觀眾說服,收放自如的表現,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整部作品幾乎都是看到賈靜雯和王淨的同場演出,多場充滿張力的戲份,突顯她們的發揮,精彩奪目,為影片添上了一點可取之處。
《瀑》片確實不算是鍾孟宏的精彩作品,甚至會是比較遜色的一部(也大概是因為《陽》片實在太精彩了,已經很難穿越該片了),劇本的支節繁多,讓觀眾難以投入和專注,甚至會感到莫名其妙,為什麼要刻意把這些沒有作用的情節加上去呢?是要貼近現實?還是別有用意呢?幸而賈靜雯和王淨的精彩演出,為電影增添了可觀性。不過,在觀看電影的過程裡,難免因為鍾孟宏對於影片的背景設定,從虛構的劇情回看現實的世界,置身今天的都市裡,或許也會產生一點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