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之城 — 回看過去與現在的感情

日期:2021年5月22日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

有些電影,第一次觀看的時候,可能未必會有很深的印象,或是對影片本身只是比較表面的理解,然而,時代變遷,相隔多年後再次於銀幕上的重溫,大概會是有點百感交集,甚至是會跟社會有著一點的呼應。1998年由張婉婷執導,與羅啟銳合編的《玻璃之城》,藉著一段經歷二十年的愛情,留下舊日的回憶,也寫下香港的社會轉變。

《玻》片的故事講述港生和韻文是香港大學的校友,在求學時期,他們是一對公認的戀人,然而,經歷過暴動事件,港生離開香港到法國繼續學業,韻文則一直打工賺錢,希望可以到法國跟港生一起生活。可是,二人分隔兩地多時,感情變淡,最後二人分接報,各自組織家庭。九十年代,港生回流香港,重遇韻文,二人的感情又再燃點起來,重拾過去從去的感情,可是,這段婚外情不能包住火,最後二人默默地去愛,但是仍然逃不掉他們各自的家庭。後來,港生與韻文於英國再次相遇…

第一次觀看《玻》片是1998年,當時於仍屬百老匯院線的皇室戲院觀看此片,那時觀看影片的原因,跟現在的原因也應該是相同,不過,那時觀看電影卻沒有今天觀看時的看得仔細,也應該這樣說,那時留意的細節,卻沒有今天觀看的多,刻下從觀影的過程裡,也會回朔起舊日經歷的事情,面對的人和物。

張婉婷與羅啟銳創作《玻》片,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希望把當時即將拆卸,位於香港大學的何東夫人紀念堂,透過影像記錄下來。電影以兩代的愛情故事,以平衡的時間敘述,從港生與韻文過去的愛情,引申至他們兒女David與Susie的感情延續,兩對感情之間的對比,串連著今天與過去的感情。愛情故事的背後,卻是寫下七十年代至九七回歸前夕,不同的香港面貌,社會在改變,人也在改變。

港生與韻文的愛情,是很浪漫,在大學時期的相遇,感情的開花,一粒阿士匹靈與一朵玫瑰花,手掌模型上的生命線、事業線、愛情線,代表著這段愛情的維繫,縱使二人已經各自結婚,但是玫瑰花與手掌模型,二人的感情一直沒有熄滅,只是埋藏在心底裡。玻璃的透明美麗,不小心就會破碎,比喻成港生與韻文的情感,二人分隔兩地,失去了舊日的愛情,慢慢地消逝,這也代表著港生與韻文深深地體會到愛情的錯失與錯過。

七十年代,面對保釣事件,港生面對一場革命的開始,當時為了簡單的理想,從而捲入革命的風波,跟韻文產生了分歧,二人分隔兩地的生活。九七回歸前夕,港生與韻文的重遇,再次譜出這段未完的感情,他們的愛情就是一座玻璃之城,直到最後的一刻,玻璃破碎,雨水的倒影,只是留下過去美好的愛情流逝。

經歷了二十三年的光景,於銀幕上再次觀看《玻》片,百感交集,除了是菲林呈現出來的一份電影質感外,亦是因為片中的一些劇情,於今天觀看的時候,這就不只是一部跨越二十年的愛情電影,而是一部對於二十年來香港的時代變遷回憶,回看過去的美麗,延續今天與未來的永恆愛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