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7月2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1院
一部令人讚歎的電影,除了是導演的執導技巧與功力之外,還有電影的劇本,完整流暢的故事,豐富的素材,均能夠突出電影的強烈質感,甚至會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會成為觀眾推祟之作。剛憑新作《上流寄生族》奪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南韓導演奉俊昊,他過往的電影編導俱佳,他於2002年執導的第二部作品,改編自真人真事,透過獨特的敘事形式,執導了他這部令人回味的佳作。《殺人回憶》相隔多年後再看仍不感過時,影像與故事十分震撼,奉俊昊與宋康昊的首次合作已展現火花。
《殺》片故事發生在1986年的韓國,在寧靜的京畿道某處,發生了多宗少女姦殺案,警方成立專案調查案件,當地的探員朴度文一直希望查出真兇,可是卻一直毫無頭緒。直到有一天,從漢城到來的幹探蘇大原,與朴度文一起參與案件調查,然而朴度文一直相信自己的直覺,蘇大原則憑著證據調查,二人經常意見分歧,未能查出真兇來。直到有一天,他們終於找到兇手總是在下雨天行兇,以及目標是穿上紅色的襯衣,於是他們便憑著這些線索,繼續追尋真兇!
《殺》片於2014年在香港戲院正式公映時,已在戲院觀看過一次,那時對此片的印象十分深刻,奉俊昊首部執導的《綁架門口狗》,以黑色幽默的格調詮釋,反映著低下層的辛酸,來到第二部執導的電影,無論是故事的設定,或是處理的方式,完全是截然不同。故事改編自真實兇案,影片開始不久,奉俊昊就已經交代了第一個死者的出現,死狀慘不忍睹,帶出由宋康昊飾演的探員朴度文,接著故事便逐一帶出不同的人物,包括金相慶飾演的蘇大原,負責調查案件的其他探員,被查問的疑犯,以及涉及的死者。
無可否認,奉俊昊的第二部自編自導電影,已經能夠展現出他的編導成熟技巧,暫不講導演技巧方面,在編劇的角度,奉俊昊的劇本十分精密和細緻,故事的素材十分豐富,從不同的人物視點角度,把觀眾帶進電影的空間裡,跟隨著兩位探員一起尋找真兇。劇情不停地捕捉著探員跟疑犯的審問過程,縱使他們的意見與調查方式不同,但是他們唯一相同的,就是希望破案,把真正的兇手緝拿歸案,為受害的女死者沉冤得雪。
奉俊昊在電影裡放下了不少的伏線,就如影片的第一場,小朋友一直地在觀察正在調查的朴度文,小孩重覆朴度文的問題,他的行為似是呼應著鄉村居民的行為,造就了兇手的殺人動機。片中一直都沒有說出「誰是兇手」,唯一一次出現兇手樣貌,就是其中一位被害者正在逃跑之時,鏡頭轉到「她」的主觀視點,受驚的她無法看清眼前,這刻一個朦朧表情的人突然出現,他… 就是被認定為兇手的人,但是他真的是兇手嗎?只有被害者才知道。
在整部作品中,奉俊昊利用陰暗的色調影像,呈現出事件的寫實和殘酷無情,隨著故事的發展,劇情層層的推進,朴度文與蘇大原一直地追查兇手的動機,以及犯案時的共通點,還以為眼前的是他們想找的真兇之時,卻不知道自己矇在鼓裡,兇手繼續以殘酷的手段姦殺。這份沉重的調子,幾乎從頭到尾的電直牽動著,加上兇手的冷酷無情,少女被殺的慘痛,審問過程的痛恨,營造了一份強烈的無形抑壓。
電影中的大部份情節,均是發生在夜間,兇手行兇的時候,藏匿在陰暗的草叢裡,光線輕輕的對焦著兇手,還以為會看到他的特徵,可是鏡頭一轉,就是對著兇手的背部,看著他凝視著獨自回家的女子,心裡也感到寒慄。奉俊昊透過這格調,反映著八十年代韓國的治安腐敗(奉俊昊亦特地強調電影發生在1986年),動盪不安的黑暗與絕望時代。
最後,隨著一份DNA的檢驗報告,案件的調查除除告終,多年後,朴度文回到京畿道,再次看著他當日看見受害者的地方,這刻有一位女孩的出現,從她的口中,朴度文才得知兇手仍然在逃,甚至被形容為很普通的人之時,朴度文的眼神說著為何一位這麼平凡的人,他們當年一直沒有緝拿歸案呢?真兇大概會跟我們擦身而過,只是… 我們一直並沒有留意到「他」的出現,而「他」又會是誰?心裡漸漸產生著一份憤怒,控訴兇手,開放式的結局,讓觀眾多一點的思考空間。
奉俊昊與宋康昊一導一演的第一次合作,就已經看到兩者之間的火花,宋度昊在電影中的演出一貫的純熟表現,收放自如的表現,掌握角色的精準,演繹著角色那本是盡責但又無賴的探員角色,還有他的眼神(尤其是最後的一幕),對社會的懷疑與不公,仿佛是他的雙眼裡透現出來。
無論是導演的執導技巧、演員們的表現、劇情的推進等等,《殺》片都是一部具有水準的佳作,奉俊昊在第二部的執導作品,就能夠展現出他的導演技巧,呈現出一個現實的殘酷和無情,故事背景反映著時代的變遷,當代法治的腐敗,也在諷刺社會的無知與冷酷,片末的結局確是令人十分氣憤,真相最終在身邊擦肩而過,兇手仍在消遙法外,那… 「正義」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