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3月27日
地點:MCL康怡3院
每次在台灣的戲院觀影時,電影放映前都會看到一段以動畫演繹的電影分級宣導短片,一直都被這段動畫吸引著,後來知道這段短片是出自動畫導演宋欣穎主理的「幸福路映畫社」製作作品。去年的金馬影展的閉幕電影,是宋欣穎首部執導的動畫作品,創作了充滿著台灣本土氣息的原創動畫作品。《幸福路上》透過少女的成長,描寫著台灣社會的發展和轉變,動畫能夠展現著不同的思索空間,探索世代的幸福。
《幸》故事講述出生於1975年4月5日的林淑琪,六歲的時候跟隨父母搬到新北市的幸福路生活,為了滿足父母對她的願望,她決定一直的向上爬,努力讀書。在這幸路的道路上,小琪走到美國展開新的生活,認識男友而結婚,可是因為阿嬤的離開,重返她的家鄉,再次踏上幸福路上,重謂舊街坊與老同學,小琪回望童年的時刻……
台灣動畫電影的產量其實不多,近年比較有印象的動畫作品,大概會是蔡明欽執導的《蝴蝶夢 — 梁山伯與祝英台》、或是王小棣導演執導的《魔法阿媽》等等。宋欣穎成立「幸福路映畫社」後,創作過不少的動畫製作,2013年完成《幸》片的短片版本,於台北電影節奪得最佳動畫、2014年金穗獎最佳動畫等等。相隔四年後,去年完成了《幸》片動畫長片,於去年的金馬影展作閉幕電影,影片亦是2013年金馬創投百萬首獎作品。
《幸》片的故事藉著少女小琪的成長故事,從長大成人後的她看著今天台灣的社會轉變,城市的發展變遷,回憶著她兒時的成長片段,以及舊日台灣的歷史記憶。電影的開端以小琪跟隨父母坐在搬到新莊市的幸福路,展開他們的新生活,接著從小琪的第一身角度,看著在幸福路上那不同人物的生活瑣事,她跟父母與嬤嬤及表哥之間的親情、同學之間的友情、以及成長後與丈夫之間的感情。
整部作品沒有一個固定的敘事的方向與軸線,隨著小琪的回憶,劇情穿插著小琪現在回到兒時的情況,面對成長的徬徨。在學校時跟隨老師學國語,遇到跟她髮色不同的莊貝蒂,她對外國人為何在自己家園的好奇,羨慕朋友戴上的手錶,還有痛心嬤嬤把她帶來的雞殺掉,面對生死的命題。長大成人後的她,因為嬤嬤的離開,她從美國回到台灣,從喧鬧回到樸實,再次面對生離死別的小琪,心裡一直惦念嬤嬤的存在,而她也成為了小琪的「傾訴對象」,教導小琪如何面對眼前的困難,繼續向前步進自己的生活。
《幸》片是台灣近年較少有而具有獨特色彩的原創動畫,整體的畫功簡潔鮮明,平實的影像呈現著台灣的本土氣息,畫出了台灣的親切情懷,突顯了宋欣穎的個人特色。觀看電影之時,刻下想起了法國與伊朗製作的動畫作品《我在伊朗長大》,兩者均以動畫形式,從女性的角度談及政治,這減輕了題材帶著的沉重氛圍,以輕鬆的調子包裝著嚴肅的議題。
電影利用可愛稚氣的動畫影像,刻劃著台灣當代社會的政治命題,蔣介石去世(小琪的出生日子),小琪經歷過戒嚴,陳水扁與馬英九的總统選舉,國語政策,甚至近年的太陽花運動等等,看到宋欣穎對於政治題材的探討,藉著影片諷刺今天台灣社會的政治議題。921大地震是台灣一件令人痛哭的事,影片亦加插了一段的情節,小琪面對朋友許聖恩的去世,令人難以忘記這份傷痛,她在幸福路上生活,其實也不是十分的幸福。
影片有不少的支節,會令人感到笑中有淚,小琪與貝蒂及許聖恩之間的友誼,兒子一起的玩樂,後來貝蒂跟隨家人離關幸福路,小琪長大後希望到美國生活,母親把她的積蓄給小琪,希望她在美國展開新的一頁,眼淚就慢慢的流下來。最後的一幕,阿嬤離開小琪,要讓她真正的成長,輕輕的幾句話,縱然阿嬤一直的笑著說,但也難掩感動的情感。
「幸福是沒有永遠的」,從電影中聽到這句對白之時,心裡突然黯然,小琪跟父母一直生活在幸福路上,希望可以得到永遠的幸福,可是走到世界的另一端後,找不到自己的幸福,最後回到生活的起點,跟隨著父母一生活,然而嬤嬤說的這一句,感覺有點掃興,但這似乎又是有點道理,活在這個世界裡,就是這樣的殘酷,總是會有一點的遺憾,幸福是要自己爭取,但真的是否永遠幸福嗎?幸福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