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7月15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3院
近期的確有不少泰國電影在港公映,雖然大部份都是以較小型的模式發行,但是幾乎都有不俗的口啤。可是,這些電影大部份都是以愛情小品為主,似乎欠了一些以劇情為主的電影,直到是日觀看的這一部作品,觀影前已經聽到有不少的好評,在觀看的一刻更是令人有喜出望外的驚喜。《出貓特攻隊》層層推進的劇情,令人看得咬牙切齒,劇本細緻流暢,張力十足,意想不到的故事舖陳,產生出一份愈看愈緊湊的感覺。
《出》片故事講述成績優異的Lynn轉到名校上學,在學校裡認識了新朋友Grace,因為Lynn成績優異,Grace希望Lynn能夠幫她補習,可是補習也彌補不到Grace的不足,在一次的考試裡,Lynn決定幫Grace一次。但是這卻惹來富二代Pat的引誘,利用金錢賣下她的智慧,出貓給他與其他同學,而Lynn想盡不同的出貓方法,逃過被老師的發現。一天,Grace與Pat希望Lynn能夠再幫助他們,在一次的公開考試裡出貓給他們,但以Lynn一個人的能力難以應付,故找來同是班內的優異生,但性格孤僻的Bank幫助,希望「考」出好成績……
入場觀看《出》片之前,只知道影片是改編自真實事件,過後並沒有再對《出》片作任何的資料搜集,甚至沒有看過電影的預告片,因為當知道電影早已被不少看過的觀眾朋友們大讚之後,的確是滿懷期待的(不過近年有不少電影,期待越大失望更大),所以決定要在觀看此片之前,對此片的資料逐一隔離,希望在觀影期間,會帶來不少的驚喜,結果… 豈止驚喜這麽簡單。
《出》片是導演Nattawut Poonpiriya編導的第二部長片作品,整部作品的結構工整流暢,環環相扣的劇情,帶出強烈的壓迫感。開端是從一位成績優異但生活於平民階層的Lynn,本來只是為了Grace的成績才幫她出貓,但後來因為出貓事件傳開後,卻令Lynn帶來賺錢的機會。那時Lynn卻只是想賺多一點錢,跟父親過著好一點的生活,於是他並沒有介意把她的聰明賣給這群有錢的蠢學生。正所謂… 有錢能使鬼推磨,Grace與Pat再一次向Lynn的請求,加大碼的利誘之下,Lynn利用她的智慧去賺錢,更找來另一位優異生Bank的參與,墮入了她的道德底線。
雖然離開了校園已有一段的時間,但是觀看《出》片之時,都會產生著一種共鳴感,尤其是看到在試場的情節之時,總會回想起當時讀書時埋頭讀書,應付要迎接的考試情景。考試是每人都會經歷的過程,迎接著這份壓力的來臨,彷如戰場的試場上,每位學生都在埋頭完成試卷,大家都希望得到好成績。但現實就是這樣,天才的學生無需多番的努力,自然得到好成績;相反地,笨拙的學生卻要多番的努力,但未能得到突出的成績,這是無可口非。
《出》片的主線是在描寫著出貓的過程,打從第一個出貓方式開始,已經帶來很有創意的發揮,隨著故事的發展,出貓的技術出神入化,加上環境的設計,試場的空間營造著緊張的氣氛,出貓的範圍與人數漸漸擴大,跟空間形成強烈的對比,作為觀眾的也會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影片有別過往看過的泰國電影,突破了驚慄與愛情的模式,電影節奏十分緊湊,細節十分細緻,明快的剪接突顯出影片的劇情迫力,引伸著這個充滿智慧的犯罪故事。
影片的副線其實是在諷刺著今天社會的現象 — 學生面對著填鴨式的教育制度,他們一直地埋頭苦幹溫習,都是為了得到好成績,「求學不是求分數」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有誰不會追求好成績呢?這不能不歸咎於家長所帶來的壓力,於是學生們便想盡方法得到好成績。當然,影片裡的這種以金錢的利誘而進行出貓的交易,倒是有點戲劇性,但是這透過人物的演繹,反映著現實中對學業成績與金錢的不同理解,同時亦深刻地描繪人性的刻畫。
片中四位演員的表現,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他們分別是演繹Lynn的Chutimon Chuengcharoensukying、Bank的Chanon Santinatornkul、Grace的Eisaya Hosuwan、與Pat的Teeradon Supapunpinyo,縱使他們在電影演出的經驗不多,但是在此片中有收放自如的演出,無論是他們的表情,或是他們的一些小動作,都能夠演繹得揮灑自如。加上他們四人在片中均有不少的內心戲,呈現著他們的矛盾忐忑心境,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觀畢《出》片過後,滿腦子裡總是帶著很反覆的心情,因為一次為朋友的協助,卻因為利誘而成為了一場出貓大行動,這是為了目的,還是為了利益呢?這看來似是沒有衝突的,但是從電影裡走到現實的社會中,出貓是因為面對著壓力,金錢就是權力的標籤,導演透過影片的劇情,諷刺著社會現實殘酷所帶來的自我反思。
p.s. 《出》片台灣譯名為《模犯生》,跟模範生同音,當然是因為食字而改,但是,主角Lynn與Bank在片中確是模範生,同時他們亦惹上犯錯的禍,於是有這個片名其實亦改得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