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 — 一見如故的電影節

電影節簡介
台北電影節(下稱北影)是由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與台北電影節統籌部合辦,每年在六月底至七月中期間,於台北市舉行。每一年都會以不同的專題作電影放映推介,以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把當時值得留意的電影作品,以及一些經典修復作品,於銀幕上呈現給觀眾。今年已經來到第十九屆,電影節同樣地為觀眾帶來精彩的電影,讓觀眾們擴闊觀影角度。

IMG_0033
第十二屆台北電影節,亦是來台北電影節的第一年

2010年的開始
從2010年(第十二屆)開始,便隻身來到北影觀賞觀影,當時還記得是因為在網上購買了一套影展套票(那時還在用年代售票系統),就決定要來一次,讓自己的觀影空間擴闊一點,結果… 一來便是第七年了(當中有一年沒有來,就是因為金馬50好了)。

在這七屆的電影節觀影之旅,除了看到不少香港未必有機會,或搶先比香港觀眾觀看的電影以外,還認識了不少的台灣影人,在這段時間裡,能夠跟他們的聊天期間,知道更多他們對電影的熱誠和認真,對於一位影迷來說,獲益良多。在這密年裡,經歷過不同的策展人與總監,從電影中的選映片目,能夠看到策展人與總監的選片準則,及其喜歡的電影類別,這跟香港的電影節相若。

電影節的成長
打從第十二屆第一次來到北影開始,一直留意著電影節在這幾年裡的不同變化,從選片片單中可以看到策展人的喜好,以及當時值得留意的水準電影,而決定當年的電影節方向。

DSC04436
第十六屆台北電影節

2002年(第五屆)開始,北影每屆都會以不同的城市為主題,從巴黎與布拉格開始,讓觀眾們可以認識不同城市的電影作品,直到第十七屆(即2015年),以里斯本作為終點站,為城市主題劃上句號。而作為近幾年都有幸到北影觀賞電影來說,有這個改變其實是電影節的轉捩點,第十八屆的來臨,亦即是電影節已經成年,是一個成長過程的新階段,於是在選片或時周邊節目裡,都是跟過往的不同,讓電影節顯出更獨特的風格,亦為電影長步向成熟的新階段。

IMG_5942
台北市中山堂

放映地點方便
北影的放映地點,多年來都是以位於西門的台北市中山堂為主要場地,另外有戲院的加入,近年則以同樣位於西門的新光影城(一廳與二廳)、以及位於華山1914文創區的光點華山電影館(兩間影廳均一同放映,主要是電影節的後段,以放映「台北電影獎」電影為主)為主要放映場地。過往電影節亦曾選以信義威秀電影城、總督數位影城等戲院,與北縣藝文中心作為放映場地,但始終不及現在的放映場地安排,更為方便。

IMG_0278
新光影城

與影迷拉近
北影的節目不只是單以在影院放映為主,當中有不少的周邊的活動,讓觀眾們在觀影以外,有更多的活動選擇。當中包括一些攤位擺放,售賣一些手製品、自家食品、或是電影精品等等。除此以外,電影節方面更會舉辦一些戶外放映、音樂節目、學校放映等等,讓觀眾們與電影節之間的關係拉近。

IMG_5895
光點華山電影館

另外,電影節更增設「影迷交流區」,好讓影迷們若想購買已滿座場次的戲票,或是售出未能出席觀影的戲票,都可以把資料寫上板上,讓影迷們留意一下,可以找到大家的心頭好。每一場的電影放映期,電影節的員工們都會派發電影票選單,讓觀眾們以分數投票給電影,觀眾們亦藉此可參加抽獎贏取禮物,而電影的排名則會每天於放映場地即時更新。

電影獎項
北影除了電影放映以外,亦會舉辦兩個競賽單元部份,包括為以台北電影為主的「台北電影獎」、以及選出由新導演執導首部作品的「國際新導演競賽」,兩個單元均由來自不同國家的影人組成評審團,從入圍作品中選出得獎電影。「國際新導演競賽」會在電影節的前段部份作放映及舉行頒獎典禮,頒發最佳影片、評審團特別獎、與觀眾票選獎,而「台北電影獎」則於電影節的後段作電影放映,於電影節的最後一天舉行頒獎典禮,頒發不同的獎項。

IMG_0824
第十三屆台北電影節

跟北影的一見如故
因為一次的巧合,便來到北影,那時仍然抱著好奇的心情,來到這兒觀看電影 — 大概是這樣說… 那時是因為想嘗試香港以外亞洲區的電影節(曾經在澳洲讀書時,亦到過悉尼電影節觀看電影,氣氛甚好),看看那時的氣氛與感覺會如何,結果就喜歡了這裡對電影的熱誠,便決定每年都要來一次。

就這樣,來了北影七年,在這七年的光影之旅中,除了看到很多香港未必有機會看到的電影之外,在這裡更有幸認識到不少台灣的影人,跟他們的閒聊中,亦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電影的熱誠與喜愛。每年在七月的這段時間,恍如回到一個熟悉的地方,跟老朋友的相聚,大家閒聊電影之餘,更再次感受到北影的一份親切感與愉快觀影的時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