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尼.凱克 — 三個寂寞的心

日期:2017年7月1日/11月18日
地點:台北中山堂中正廳/百老匯The ONE 4院

現在有不少電影都喜歡利用都市美感的捕捉,作為影片的主要素材,從影像上能夠抒發著導演對自己居住地方的一份情懷之外,亦展現著城市的美麗與哀愁。曾經參與侯孝賢電影製作的黃熙,首部作品透過片中三位孤獨人物的巧合相遇,編寫著一段人與人之間的踫撞交錯,展現著台灣的都市景象。《強尼.凱克》探索著活在社會的生活點滴,譜出了三段孤寂都市人的生活求存,攝影與配樂精彩奪目,呈現出一份淡然沉鬱的情感。

《強》的故事講述三位在台灣日常生活的年青人 — 張以風、徐子淇、李立,阿風是一名裝修工人,他獨自一人,開著車過著他的孤寂的生活;阿立是一位自閉症的少年,每天按著母親的備忘紙條做事;飼養鸚鵡的子淇是一位瑜伽教師,她跟男友之間的關係漸漸生疏,以飼養鸚鵡而彌補空虛的感覺。近期子淇收到多次打電話來找強尼的電話,縱使她不認識這位強尼,但是仍對他感到好奇。一天,她的鸚鵡飛走了,亦因為尋找鸚鵡,她跟阿風與阿立就走在一起……

曾經跟隨侯孝賢工作的黃熙,參與過不少侯孝賢電影的製作,而黃熙第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就是要找來侯孝賢擔任監製,無疑這卻營造著一份對於影片的好奇,影片會否有侯孝賢電影的影子呢?無他的,因為他們之間的這個關係,對於黃熙的電影創作總是會有一種影響,而這份感覺正是觀看《強》片的第一種感覺。

《強》片的故事發生在台灣的這個都市裡,三位獨孤寂寞的心,因為尋找一只鸚鵡而走在一起 — 阿風一直都是活在沒有完整家庭的生活裡,常常到他的老師家吃飯,是在感受到家庭溫暖的一刻;尋找強尼的電話一直地煩擾著子淇,但是子淇卻沒有特別的理會,由得他們繼續打電話過來;阿立一直都是遵守母親的指示生活,但是他卻嘗試走出她的控制,踏出了一步。車子拋錨可對比成三位人物尋找人生的過程,他們一直的地走,縱使遇上不同的困難,但是時間不會停,生活依然,繼續步向自己的目標。

影片給予的第一份感覺,確是勾起了不少侯孝賢執導的作品,尤其是那種鏡頭運用的捕捉方式,以影像帶動角色的神韻,燈光設定與某些情節的拍攝,都很有侯氏《千禧曼波》的影子。當然,黃熙亦嘗試在影片中走出這個框架,抹走那份熟悉。電影的故事比較薄弱,也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故事可言,當中的人物之間關係,甚至是故事的發展也是沒有太清晰的描寫,然而導演就是利用影像來說故事,從影像裡呈現著一份人物心境的矛盾狀態。

電影裡的攝影與配樂確是為影片帶來不少的驚喜,姚宏易的攝影為影片展現出都市的美麗,流露著細膩的情感,更突出了他的攝影技巧,精準流暢的長鏡頭運用,呈現著現實的都市面貌。配樂的林強確是無庸置疑,他的音樂帶動著人物的情緒,從觀影的過程裡慢慢的投入著,展現著林強的個人特色。

片中三位主要的演出表現準繩 — 柯宇綸在片中的角色較為內斂,而他在演繹上亦表現恰如其分,能夠表達出角色那份的神髓。首次於電影演出的Rima Zeidan,在片中的演出自然,同時要駕馭國語、英語與廣東話的對白,讓她在表達上有不少的發揮空間。黃遠演出的角色則較為含蓄,演繹著活在自己世界裡的鬱結情緒,表現恰好。除了他們三位以外,片中其他的演員表現亦見不錯,當中包括段鈞豪(不難不會想起《千》片吧)、張國柱、鮑正芳與高捷等等,他們雖然佔戲的篇幅不多,但是他們仍然表現著精彩的演出。

黃熙的第一部作品充滿著很強烈的觀影質感,故事沒有太明確的主線,但從影像的處理下,散發著電影的孤獨感。《強》片從一隻鸚鵡的飛走,尋找強尼的電話、或是阿風多次遇上車子拋錨的情況,譜著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親情、愛情等關係。雖然車子拋錨、鸚鵡雖然飛走、找強尼的依然在找強尼,寂寞的心不只是他們三位,未來是什麼的情況呢?答案仍是未知,但是我們仍然是要繼續的生活下去,向著前路一直地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