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1月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 2院
在現實的社會裡,口中經常說著要「人人平等」,可是,這所謂的「人人平等」,並不完全地認同,永遠都係存在人和人之間的階級和資產觀念,刻下便呈現出人性醜惡和真實的一面。憑《方寸見人心》首奪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的瑞典導演Ruben Östlund,最新作品再下一城,延續他的黑色幽默風格,揭露人性的荒謬,再度成為金棕櫚獎得主。《上流落水狗》藉著現實社會的冷嘲熱諷,道盡階級觀念和種族平等的批判,展現出人性的虛偽和醜陋。
《上》片故事講述一同在模特兒界發紅發紫的情侶Carl與Yaya,他們表面看起來十分風光,可是彼此的待遇不同,令Carl心裡一直嫉妒。在一次的機會下,他們同時被邀請免費登上豪華郵輪,在郵輪上的旅客們,非富則貴,這刻他們一起度過著奢華的假期。可是,本來正在享受船長主持的晚宴的晚上,一場暴雨,一次意外,在郵輪上的富豪們,頓時淪落在荒島上,斷水斷糧,社會階級突然大倒掉,生還者又如何地在荒島生存下去呢?
《上》片與《愛情中的不可抗力》和《方》片,合稱為Ruben Östlund的「男性三部曲」(Male Trilogy),三部作品不約而同的是透過男性的角度,探索今天男性的本質,諷刺現實社會的人性荒謬。《上》片分為三個部份:Carl and Yaya、Yacht、The Island,第一個章節裡,劇情交代著Carl與Yaya這兩位主角的背景,縱使他們都是模特兒,但待遇不同,二人在餐廳裡的一場對話,誰人付賬晚餐的理論,道盡了導演在電影即將要探討的「平等」命題。
接著… 在郵輪的主要篇幅,比喻成社會的縮影,漸漸地揭露人性對於平等和階級觀念的本質,本來只是模特兒的Carl與Yaya,享受富裕的時刻,對船上的員工也漸漸看不起,說是平等,根本自己也瞧不起人。最後… 在荒島上的一段,就更令人看得毛骨悚然,不管富裕與否,所有流落在荒島上的人,有錢也沒有用,刻下就更諷刺了在現實的社會裡,並不是有錢就大過天,在這弱肉強食的世界裡,適者生存,懶理富或貧,技能就是不能買得到,地位逆轉,低下層也會成為了領袖,是荒謬嗎?
Ruben Östlund再次在電影中,以黑色幽默的格調,呈現出現實荒誕的世界,電影開始時的一場,利用「巴黎世家」和「H & M」兩個不同的時裝品牌,透過模特兒的表情,來諷刺他們對這兩品牌的不同態度,幽默和諷刺共冶不爐,為影片展開了一場荒謬得來也不失禮的喜劇感。Ruben Östlund對於階級和平等這命題甚為重視,還記得看過他早期的長片作品《玩死》,早就已經在描寫人性的恐懼,其短片《突如其來銀行事件》以二十分鐘的長鏡頭,捕捉一場銀行劫案的發生,張力十足。
引申至《上》片,Carl與Yaya二人在餐廳內對於金錢和平等的對話,看似只是一對情侶的打情罵俏,二人各持己見,互相拉扯,暗地裡亦呈現了一份強烈的張力。在郵輪的一場戲,篇幅的確是頗長… 也應該是這樣的說,略嫌是玩得有點過火,觀看的一刻,確是有點被某些鏡頭嚇破膽,荒誕得是有點浮誇,大概這是歐式喜劇的元素,並不是所有觀眾都能夠易於接受。船長與「賣屎」(肥料)的人之間的一段對話,字字珠璣,大談資本主義,不乏政治意味,諷刺得很。
在荒島上,看到那現實社會貧富階級的秩序崩潰,有錢又如何?懂得生火嗎?懂得打魚嗎?諷刺的是,只要你是小鮮肉,便能得到別人的歡心,便有倖存的機會… 現實不就是這樣的殘酷嗎?本來在郵輪只是基層的清潔工人Abigail,因為她的技能,在荒島上當上了領袖,統治她的「人民」和「領土」,反奴為主,最後… Yaya終於找到了救生的機會,Abigail知道自己的地位不保,她卻拿起了石頭,走到Yaya的身後,往後發生什麼事,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 Yaya跟Abigail所講的最後一句說話,加上Abigail的行為,開放式的結局,諷刺人類面對古今文明差異,呈現出的自我矛盾與階級衝突,不寒而慄。
繼《方》片(The Square)以圖形作為影片的英文片名之後,《上》片的英文片名同樣地以圖形為命片,「Triangle of Sadness」本是美容專業術語,是指兩眉之間的皺紋,言下之意,這是指在生活日常上遇到很多的煩惱,片中的角色們,外表看似風光,但內裡就沉寂著接二連三的煩惱,一堆嘮叨的說話,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反映今天社會的誕妄與虛偽。
p.s. 片中演出Yaya的Charlbi Dean,去年因病去世,《上》片成為了她的遺作,實屬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