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9月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1院
2011年,敘利亞人民的反政府示威運動,演變成武裝衝突,多個國家的介入,引發成敘利亞內戰,2012年,敘利亞其中一個最大的城市阿勒坡(Aleppo)被捲入武裝衝突中,人民們的生活一直被戰火洗禮,每天過著面對死亡的日子,敘利亞女生Waad al-Kateab為了紀錄事件的真相,於是便拿起攝影機,拍下震撼的影像,獻給她在戰火中出生的女兒。《致莎碼:敘利亞家書》震攝人心的影像,天真可愛的笑容,紀錄真實的傷痛,留給女兒的一封家書。
《致》片從Waad al-Kateab於2011年拿起攝影機,拍攝當時讀書時在大學裡的日常,後來,敘利亞爆發內戰,示威演變成戰爭的開始,Waad al-Kateab居住的阿勒坡被受襲擊,於是,她便把攝影機的鏡頭,從她的日常變成戰爭的直擊。鏡頭下一直地在捕捉戰爭的情況,人民逃走的一刻,她與丈夫之間的感情,誕下女兒Sama,而她… 就在這戰亂動盪的敘利亞成長……
《致》片分別由Waad al-Kateab與Edward Watts兩位導演執導,但是整部作品的掌鏡,則由Waad al-Kateab一人負責,她從2011年開始把當時敘利亞的實況紀錄下來,鏡頭下由她的日常生活,卻因戰爭的開始,變成戰爭下的傷痛。這類紀錄片其實是很難拍得具有說服力,從第三者的角度觀看片中的片段,影像上呈現出真實的一刻,讓觀眾們能夠知道在他方發生的事情。
這類關於人民政治題材的紀錄片,近年似乎因為社會現象,而日漸增多,不同的導演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拿起攝影機,紀錄真實的一面。然而,不能否認,有些紀錄片作品卻因導演的個人因素,一心只想紀下心裡想捕捉的「事實」,把電影處理的很主觀,欠缺理性,乏略客觀的詮釋。幸好,《致》片並不是這一類的紀錄片,導演透過戰爭的事實,以及她的個人生活,從不同的觀點角度寫下敘利亞的日與夜。
隨著鏡頭的捕捉,導演帶領著觀眾們走到敘利亞的不同時期,她先把影像交著今天內戰的一刻,接著,鏡頭逐步地回到她讀大學的時期,示威的情況,阿勒坡被空襲,影像裡一直地呈現著被受破壞的片段,看者也十分痛心。Waad al-Kateab與其他人民(包括當時他的男友Hamza al-Kateab)一直地在面對戰爭的來臨,與此貼同時,Waad al-Kateab與Hamza al-Kateab結婚,誕下女兒Sama,沉重壓迫的影像,漸漸地柔和起來,從那黑暗的時刻,流露著一點的光明。
影片從導演個人的旁白,敘述在阿勒坡的生活情形,道出了畫面以外的瑣事,她以Hand-Held的拍攝形式,從第一身的角度,捕捉真實的時刻,人民遇難後的生離死別,遇害的更可能是在她身旁的人民,失去家庭的溫暖,至親至愛的離開,從這一百分鐘的篇幅裡,呈現出這震撼的畫面。生活在敘利亞的成人,希望為自己的兒女帶來幸福舒適的生活,可是… 因為戰爭令他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甚至死亡,令人難以忘記當中的傷痛。
整部作品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只是片中那震撼的戰爭畫面,而是導演女兒Sama在畫面展現著的可愛笑容,天真無邪的Sama,縱使經歷著戰爭的無情殘酷,但是她卻已經習慣了這生活的環境與模式,輕輕的一笑,淡化了電影中的沉重壓迫。相反地,其他人民卻一直擔心生命的安危,他們因為失去至親而痛哭,每一幕震懾人心的畫面,令人悲痛欲絕。
《致》片是Waad al-Kateab送給女兒的一封家書,導演透過她多年來拍攝的影像,剪輯成一百分鐘片長的電影,這既是紀錄了在她眼前曾經發生的事實真相,亦是紀錄她對在戰火中出生與成長的女兒的愛護,娓娓道來著她的愛情、家庭、友情,以及人民與對國家社會的關懷與堅守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