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 — 別出心裁的改編

日期:2019年12月30日
地點:百老匯The ONE 3院

有些經典的文字著作,無論是改編過多少次電影版本,隨著不同的導演執導,電影分別會帶來各自不同的風格與特色,當中亦包括是夜觀看的這部作品,由《不得鳥小姐》導演Greta Gerwig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改編自Louisa May Alcott於1868與69年撰寫的同名小說作品,以不同的敘事方式,詮釋這部關於四位姊妹的成長故事。《小婦人》嶄新的風格和敘述,重新演繹四姊妹的成長經歷,Greta Gerwig的成熟編導技巧,為電影帶來新穎揮灑的創意和魅力。

《小》片故事講述喜歡執筆寫字的Jo,她決定把自己作品的初稿,送到出版社去,跟老闆相討出版的事宜,這時,她卻回想起舊日跟姊姊Meg,妹妹Beth與Amy之間的感情,那時正是南北戰爭的時期,四姊妹就跟隨母親生活。她們四姊妹縱使性格不一,各有不同的理想,繼續走向不同的成長道路……

「小婦人」這本著作已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劇情長片,首部改編而成的電影,是1917年由Alexander Butler執導的默片版本;翌年,Harley Knoles則為第二位改編《小》片的導演。1933年,George Cukor執導首部有聲版本的《小》片,由Katharine Hepburn飾演Jo。1949年,Mervyn LeRoy執導的是首部彩色版本,片中飾演Amy的是Elizabeth Taylor。相隔45年,1994年,澳洲導演Gillian Armstrong執導《小》片,分別由Winona Ryder、Trini Alvarado、Claire Danes、Kirsten Dunst分飾四姊妹,母親角色則由Susan Sarandon演出,Christian Bale則飾演Laurie。

由Greta Gerwig的《小》片是第七部改編搬上銀幕的電影版本,當知道由Greta Gerwig執導此片的時候,確是有點期待,演而優則導的她,很有興趣想知道她會如何處理這個已經街知巷聞的經典著作。無疑,Greta Gerwig的重新改編,不能夠再以過往作品的故事舖陳,這卻欠缺改編的創意和意義,於是,她便重組電影的時序方式描述,把電影展現出不同的感覺。

《小》片利用倒敘法描寫四姊妹的成長故事,以成長後的姊妹們作為電影的開端,藉著Jo March撰寫文章投稿,回到四姊妹互相牽絆的成長經歷。電影以平衡剪接的處理,雙線並行的劇情發展,把四位主角的成長階段刻畫出來,跟過往直述的敘事形式有所不同,電影透過兩個不同的時代對比,讓觀眾能夠投入於四姊妹在兩個不同時期的轉變。Greta Gerwig以這形式的處理,大膽直接的描寫,突顯出她在編導上的技巧,影片結構完整流暢,素材豐富,嶄新的敘述方式,讓觀眾多番的思考。

電影既是保留著故事的古典味道,但亦不乏一點的時代感,服裝與美術的設計,展現出人物的社會階級。Greta Gerwig筆下的四位女角,描繪細緻鮮明,四位女子分別面對不同的人生,從寫作、愛情、繪畫、音樂,各自表達著女性的,劇情配合當時與現在的寫實現象,刻畫著女性在不同時期的社會掙扎。四位人物個性截然不同,帶點清新脫俗的感覺,突出了角色性格的層次感,傳遞出女性的溫柔與堅毅精神。

片中四位主要角色的選角,均是令人眼前一亮,飾演四姊妹的分別是跟Saoirse Ronan、Emma Watson、Florence Puge 、Eliza Scanlen,她們四位在片中各具表現,她們均能夠表現出角色的神韻,Greta Gerwig塑造著不同的角色造型,形象獨特。當中以演二女Jo的Saoirse Ronan及幼女Amy的Florence Puge最為留下深刻印象,再次跟Greta Gerwig合作的Saoirse Ronan,今次的合作亦顯出彼此之間的默契,脫俗的演出,突顯出角色的性格;Florence Puge則把Amy的演得入木三分,表現收放自如,十分搶鏡。飾演長女Meg的Emma Watson,角色相對比較平實,流露著一份「愛」的細膩情感,表現恰到好處;飾演三女Beth的Eliza Scanlen,在片中則比較少戲份,似乎是在其他三位女角裡「眾裡尋她」,但是輕輕的琴聲,卻散發出她的個人韻味。

縱使經過多番的改編,不過Greta Gerwig執導的版本,仍然帶來很多的驚喜,影片跳出過往《小》片的故事框架格局,以她的個人特色與風格,重新編排了一部與別不同的《小》片故事,既是突顯出她那編導的成熟技巧,末段亦以開放式的結局作收筆,讓觀眾對於Jo March的感情發展,有著不同的理解,這就是《小》片的獨特之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