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之作 — 畫出人生的自由和夢想

日期:2019年4月30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3院

三十年代的德國,正在處於希特拉的納粹時期,那時的藝術主張社會主義,藝術者的創作追求自由,可是因為當時的政權,卻失去了藝術的主體。是夜觀看這部由《竊聽者》德國導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最新執導的電影作品,取材自德國藝術家Gerhard Richter的成名故事,活在納粹時期的他,如何尋找創作的靈感和自由。《無主之作》一段黑暗傷痛的歷史,藝術的創作反映眼前的真實,探索著藝術的存在意義。

《無》片故事講述在三十年代末的德國,年少時的Kurt Barnert受到阿姨Elizabeth的薰陶,跟她一起走到藝術畫廊欣賞畫作。成長後的Kurt入讀東德藝術學校,希望可以在學校增進他的藝術創作。此時,他在學校認識了他的最愛Elle,可是他們的感情,卻受到Elle的父親Professor Carl阻撓,令他們二人的感情受到考驗。與此同時,Kurt與Elle決定逃到西德,繼續他們的生活,以及他的創作。然而… 他仍深受童年經歷的納粹時期及東德政權的陰影和創傷所折磨,影響到日後對於自己創作的靈感,直到他遇到一位自由派的教授Professor Antonius,令他再次踏上創作之路……

生於西德科隆的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曾於慕尼黑電影學院修讀導演,九十年代開始執導短篇電影作品,直到2006年執導首部編導電影作品《竊》片,影片同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與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以及於德國電影獎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等。2010年則執導由Johnny Depp與Angelina Jolie合演的荷里活電影《機密邂逅》。

《無》片是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十三年裡第三部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電影繼《竊》片後再次以德國的暗黑時代作為背景,取材自六十年代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Gerhard Richter的前半生故事,以電影中的虛構角色Kurt Barnet,從他的一生,道出德國納粹沉痛的難忘歷史。作為一位藝術家,追求的就是自由,創作的思索,展現藝術的特質,具有很多閱讀的思考空間。

電影長達三個小時多,確是一段很長的人物歷史傳奇,故事大致上可分為三部份 — 從Kurt兒時開始認識藝術,阿姨Elizabeth的離開,到成長後與Elle一起從東德逃到西德,後來在西德因被啟發而再次專心於創作。整部作品以不少的篇幅描寫Kurt的心境層次,從他的創作上看到他對當時社會的環境,正值是面對著戰爭的時刻,他如何逃離納粹,思索人生的存在意義。在東德的時候,藝術可被視為宣揚社會主義的物品,在牆上所畫的作品,都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創作。Kurt從東德逃到西德後,無疑是為了追尋創作的自由,拋開一切的束縛,畫板上的線條,讓他在創作上發揮,展現著他的個人獨特風格和特色。

Kurt的父親本來是一位資優的教師,後來,面對生活殘酷的現實,加入了納粹黨,可是他的內心卻是一直顯得矛盾,長期處於壓迫。成長後的Kurt則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加入一間廣告看板的店面繪製招牌,他的父親則從事洗刷地板的清潔工人,突如其來的地位轉變,顯出強對的階層對比,最終父親也受不住抑壓之下而自盡。六十年代,柏林圍牆築起,德國被分割成東德和西德,Kurt、Elle、Professor Carl等人因為不同的原因,從東德逃走到西德,展開新的生活。Kurt與Elle是為了生活與自由,Professor Carl則背負著三十年代納粹集中營的毒氣事件,但是仍然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生活而蓋掩當年的黑暗歷史的殘酷。

電影以人物的經歷作為主要的著筆點,從藝術的創作引申的不同視點,從納粹、戰爭、社會共產極權主義等等。歷史的背景只是點到即止的詮釋,導演並沒有刻意的將歷史在影像上勾起,從而透過片中主角的作品,淡然地喚起了歷史的傷痛。縱使電影篇幅不短,但是整體卻不感冗長,影片深刻地描寫著社會環境景象與人物的轉變,三個不同的時期,形成電影的段落,透徹地寫下歷史與藝術之間的衝突。

電影裡有兩場情節尤其深刻 — 影片開始不久,Elizabeth帶著Kurt一起欣賞不同藝術家的創作,她教曉Kurt對於眼前的一切(包括創作與人生)「Never Look Away」,永遠望著眼前的真實,唯獨真實是美麗的,讓Kurt認識了藝術,但是Elizabeth最終被送到集中營殺害。電影的後段部份,當Kurt在西德遇到Professor Antonius,他們二人之間的一段很精彩與動人的對話,藝術創作的不同見解,讓他的視野看的更廣闊,從而創作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攝影繪畫,尋找藝術的存在價值。

《無》片的德文原名《Werk ohne Autor》,英文譯作「Work without Author」,意思是指Kurt明白到現實的一切,是存在於影像裡的人物被捕捉的一刻,而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其實是並沒有作者的,這亦是香港與台灣的片名《無主之作》的含意。此片既是一套以人物傳奇敘事的電影,也是一部記下德國歷史的作品,橫跨不同的德國時期,經歷著納粹時期、東德政權以及逃到西德的年代,創作的自由,藝術的存在,留下了一段傷痛的回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