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3月23日
地點:PREMIERE ELEMENTS 7院
丹麥導演Lars Von Trier早就被認定為一位前衛與激進的電影導演,由他發起的「Dogma 95」推動回歸真實的拍攝手法,其執導的電影亦極具爭議性。繼前作《性上癮》後,Lars Von Trier最新執導的作品,以一位殺手連環虐殺的過程,呈現出變態殺人狂的精神意境。《殺上癮》再次衝擊觀眾的官能刺激觀感,震撼的影像推動故事的發展,赤裸裸的展現導演的邪惡和黑暗。
《殺》片故事講述Jack是一名擁有高智商的連環殺手,他連續殘殺了多名女子與兒童,本身是建築設計師的他,對於藝術非常講究,他認為每位受害者都能成為藝術品,對於屍體的處理亦很有要求,每次把女子殺害後,先確保兇案現場沒有再留下任何痕跡,接著他把屍體送到冷房裡,把屍體冷卻後,再把他們設計成不同的藝術設計品來滿足自己。然而,在他的世界裡,一直地跟Verge研究藝術與歷史,同時Verge亦帶Jack走進地獄的境界……
Lars Von Trier於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執導短篇電影作品,1984年創作首個電影系列「歐洲三部曲」,包括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The Element of Crime》,與1987年的《Epidemic》及1991年的《時光倒流歐羅巴》。1996年執導的《愛情中不能承受的痛》奪得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1998年執導以「Dogma 95」的規則拍攝的《越笨越開心》,2000年執導的《天黑黑》於康城影展中同時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以及Björk奪得最佳女主角。及後他執導的《失落伊甸園》與《世紀末婚禮》,分別為Charlotte Gainsbourg與Kirsten Dunst於康城影展奪得最佳女主角。
《殺》片是Lars Von Trier第十三部執導的作品,影片貫徹了他的電影風格,這部作品繼續以偏鋒激進的拍攝手法,實驗性質的故事敘述,描寫了這位連環殘殺的兇手。電影以Jack與Verge的一堆對話作開端,接著以五個不同的「Incident」章節,交代著Jack當中五次虐殺女子的過程,片中的過程大概不是電影的重點,喋喋不休的對白,充斥著黑暗人性的描寫,一直的瀰漫著沉重的抑壓。
五段章節的篇幅不一,影像上不時穿插殺人的過程片段,五個章節並沒有順序或固定的時間敘事,影裡不時加插一些歷史片段和建築物的畫面,呼應著Jack與Verge的對話。電影的結構顯然肢離破碎,縱使整體沒有一個完整的框架,但骨子裡卻是層層的推進,從三宗不同的兇殺案,帶出最後Jack與Verge的地獄之旅。Jack視殺人為藝術的表現,每位被殺害的女子或兒童,都是他的藝術品,他一直希望可以蓋建一間稱心滿意的房屋,但在他的說話裡,一直未能設計一間完美的房屋,但最後他卻以凍房裡的屍體,蓋建了他的「房子」。
無可否認,觀看此片之時,必定要做定一點心理準備,早就知道電影裡有不少的虐殺殘酷的片段,但是仍逃不過畫面上那突如其來的血腥暴力,爆頭、爛面、斷腳、剖胸等殘酷的殺人方式,部份更是忍受不住的看下去。縱使影像殘酷,但是Lars Von Trier偏偏卻以輕快的配樂襯托,加以幽默的對白,產生了一份沉重的變態與灰諧。電影以「虎」與「羊」來比喻成獵殺者與被獵者,片中不時出現老虎與羊的畫面,無疑「虎」就是Jack的化身,他捕捉獵物之後,便把她們獵殺,反映著Jack那毫無理性的殺人動機。
電影的第五個「Incident」跟前四個不同的,就是當中的受害人不只是女性,而是不同的種族,當中有黑人與華人,Jack利用一顆子彈,把他們一彈至死,這猶如納粹德軍的行刑方式,加上他將屍體堆切而成的「房屋」,彷彿似是集中營的格局,營裡的人其實也只在等待被殺害的一刻,跟在凍房裡的人相同。相對前四個章節,這一章就顯得更多元化,導演亦呼應著他早前的納粹言論,議論紛紛。
《殺》片的這兩個半小時的觀影過程確實不容易渡過,無疑是因為大量的對白陳述,以及血腥連連的影像,既是增強了電影的觀眾,也是挑釁觀眾的道德,Lars Von Trier的個人風格盡現,身為觀眾的就彷彿是在走進了一段漫長的地獄之旅。片中後段加插了不少導演前作的電影片段,當中看到《性》片、《越》片、《失》片、《世》片與《愛》片等等的片段,既是對於導演作品的一些回憶勾起,也是在呼應著影片中所談及對於宗教與納粹的言論,延續導演的驚世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