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4月26日
地點:安樂影片試片室
近年很多電影的香港譯名,都會以「公平」、「平等」或「公義」等命名,大概是在電影的題材上,涉及關於這些素材,反映著今天社會的定義。曾執導《天堂邊緣》的土耳其裔德國導演Fatih Arkin,他最新執導的作品則以一宗的襲擊,引申著一場不公義的裁判,最後要作出自我審判的結局。《公義暗角》一場的恐怖襲擊,揭露種族歧視的問題存在,現實社會的不公不義,忐忑的心境呈現著無助的絕望。
《公》片故事分為三個章節 — 「家庭」、「公義」與「大海」。Katja跟改過自新的土耳其人Nuri結婚後,育有兒子Rocco,三人過著美滿的生活。一天,Nuri與Rocco受到爆炸襲擊而身亡,Katja傷心欲絕,同一時間失去兩個至愛,每天過著沉痛的生活,而她亦決定要尋找出兇手的下落。兩個兇手最終落網,在法庭上要為事件作出審判,但是因為證據不足,以及Nuri過去的背景,二人最終無罪釋放,令Katja感到痛心失望,於是她便想著利用自己的方法,向這兩個兇手作出制裁……
生於西德漢堡的Fatih Arkin,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執導電影作品,1995執導短篇電影作品《Sensin… You’re the One!》,1998年執導首部劇情長片《Short Sharp Shock》,2004年執導的《Head-On》,於柏林影展奪得最佳電影金熊獎,2007年執導的《天》片則奪得康城影展最佳劇本,2009年執導的《靈慾色香味》則奪得威尼斯影展特別評審團獎。
《公》片以三個段落的篇幅舖排,從女主角Katja本來擁有美滿的家庭,後來卻同時失去丈夫與兒子,面對種種的壓抑,甚至失去精神的支柱,心裡只是希望將曾經跟她擦身而過的兇手繩之以法。縱然兇手緝拿歸案,走到法庭的一刻,兇手最終無罪釋放,令她感了社會已經失去了公義,於是她便利用自己的方法,去作出自己的公平和公義的裁決。
電影以Katja與Nuri的結婚錄像片段作開端,而每一個章節之間,亦以錄像作為間場之用。片段中可看到他們的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這份快樂的氛圍,卻只是彌漫著很短的時間,接著的篇幅卻沉澱著沉鬱無助的狀態裡,Katja一直被受外間的壓迫,心情久未平復。然而,在案件調查期間,因為Nuri曾經有販毒的前科,故在事件上已涉及他的過去,但是在Katja的角度上,她只是希望得到正義的判決。
電影從這三個章節的舖排,劇情的層層推進,「家庭」的篇章較為平實,帶出了Katja因失去了至愛而受到重創,「公義」的一段節奏最為緊湊,多場的法庭戲份,帶出了人物的心境起伏,同時亦呈現著電影的張力。「大海」將前段的壓抑淡化為平靜,平靜的大海沉澱著抑壓的情緒,結尾的收筆卻是令人意想不到。整部作品無疑是在探討著社會面對的種族歧視,Nuri要被殺害的原因,是因為他過去的背景而被尋仇嗎?還是德國新納粹黨對土耳其人的仇恨呢?最後得來的,還是一聲的嘆息。
此片可說是Diane Kurger的個人表演之作,她貫徹整部電影的演出,表現收放自如,亦能夠充滿演繹著角色的神髓,崩潰的傷痛情緒,她亦能準繩地掌握,表現出色。
從《天》片就開始看到Fatih Arkin早已以個人的身份作為影片的素材,利用電影反映著現實的狀況,在於生活的社會裡,面對的種族歧視問題,從電影中赤裸地呈現出來。整部作品的節奏頗為明快,三個不同的篇章,映照著女主角的心境反覆,起承轉合的敘事舖排,展現著對社會現況的悲觀。究竟在今天的社會裡,是否有公義的存在呢?看到Faith Arkin安排了現在的結局,也是有點坐立不安,只感到一份無助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