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10月23日
地點:百老匯The ONE 6院
記得第一次接觸新加坡片,應該是於1997年電影節中觀看由邱金海執導的《隔牆故事》(原名《十二樓》),那時其實感到影片充滿著很強烈的城市感,拍出了充滿當地的本土氣息電影。而後期的《小孩不笨》更掀起了一陣新加坡電影的熱潮,可是這個風氣也只是短暫的一刻,未能讓新加坡電影融入於香港的講場中。今年康城影展其中一部新加坡電影,由一位新導演執導,卻得來不少的影展垂青,無他的,因為這確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爸媽不在家》以簡潔的鈙事手法,交代出小朋友與女傭,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建立與差異,細膩的故事舖排,拍出了一部平實而有共鳴的電影。
《爸》故事中的小朋友家樂,因為父母出外工作關係,聚少離多,令他的性格顯得頑皮,在學校時常攪事,父親為了他得到多一點的照顧,故請了一位菲律賓女傭回家照顧家樂。由菲律賓來到新加坡工作的Terry,這天開始負責照顧家樂,可是家樂的性格關係,令Teresa難以照顧他,直到有一天,家樂遇到意外,他跟Terry的關係漸漸明朗化。家樂與Terry的關係好轉,相反地跟父母之間的關係漸漸生疏,除此以外,父親生意失敗,母親公司接二連三的裁員,令他們的生活漸漸遇上困難,加上家樂跟Terry的關係要好,令母親產生妒忌感,希望可以兒子回到自己的懷抱,但他們要作出一個選擇……
其實一直都覺得新加坡的電影有其可觀的獨特之處,大慨可能是其城市的規劃,從影片中所看到的新加坡,環境也確實是很潔淨的。其實對於新加坡的電影或是導演的認識,其實未算深入的,大慨只可說出邱金海,陳子謙,梁智強與韓耀光等等,原因也相信是香港未有很多的新加坡電影上映,所以才會對當地電影與導演認識較淺。打從上段所提及過的電影,香港也漸漸多了一點的新加坡電影上映,可是仍未算是很受歡喜,未知是否因為影片的風格,未能迎合香港的觀眾吧。
《爸》的故事簡潔鮮明,時間設定為九十年代的新加坡,那時因為家中父母需要工作,而要聘請傭工來打理家中事項。此片從一個家庭的兒子的性格,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引申出一位菲律賓女傭的出現。起初父母聘僱女傭是因為想照顧兒子,希望兒子性格能夠改變,但父母卻想不到女傭的出現,卻改變了他們跟兒子的關係生疏。影片以平舖直鈙的手法,慢慢舖排故事的發展,令影片顯得寫實的演譯。導演陳哲藝首次的執導,表現出很流暢的導技,清晰地交代出人物的個性與背景,以起承轉合的手法,交代出故事的過程,能夠表現出導演的個人演譯風格,也突顯出他的技巧。
片中主要的四位演員表現不俗,能夠流露出自然的演譯。演母親的楊雁雁拍攝此片時仍是懷孕,而角色上就跟著她那時的情況來設計,同時也要表現出妒忌心重的心態,她演起來也十分自然。演父親的陳天文演活了這剛遇上股票投資失敗與失業男人的心境矛盾,他既要面子,但也要埋藏自己的秘密,內心戲較多,表現平穩。而演女傭角色的Angeli Bayani則能夠表現出當女傭的辛酸,看者也能感受到這離家的心情。而片中的小演員許家樂,他把這頑皮性格的小孩角色演得入木三分,整體的表現自然流露與生動。
影片從時間的背景,到人物的設定,可謂是一脈相承,這段時間發生的不同事情,其實也不其然地回想起當時的情況,勾起著不同的照片。導演陳哲藝選了這個時間作為影片的主線,其實也可以反映出今天的新加坡其實也是遇過一些不同的艱難與困苦,唯有的就是向前繼續。兒子跟父母與女傭的關係相距,卻表現出之間的感情建立與增減,不過有時候未能自己能夠選擇這結果。導演就藉著這故事,不同人物角色所經歷或遇上的事情或是與非,也是要得面對,無論是那一個方向最後的才得要積極和前走 — 似是要在跟新加坡說一些鼓勵的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