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7月18日
地點:PREMIERE ELEMENTS 12院
當人生步進晚年之時,漸漸失去了生活能力,雖然,身為下一代,照顧年長的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當生活繁忙之時,甚至經濟的負擔,難以抽空照料他們之際,刻下卻要把父母送到「長期照護」的護理,減輕生活的負擔,然而,有沒有想過… 他們卻因此成為了被殺害的對象?《接捧家族》日本導演前田哲最新執導電影,改編自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品,藉著故事來探討今天長期照護的現象,引申對於生命逃離痛苦是對還是錯的命題。《守護天使的失格》人生走到終結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負擔,如何才能得到解脫?
《守》片故事從一宗長期患病的獨居長者與護理中心護理員意外死亡的案件開始,梅田貫太郎生前是由八賀護理中心的護理員照料,護理員斯波宗典的悉心照料,貫太郎的女兒也感到安慰。一天,護理員團元晴被發現於貫太郎家中意外身亡,貫太郎亦同時去世,這宗案件交由檢察官大友秀美負責,從不同的證據搜查過後,發現貫太郎的死跟斯波有關係,於是,大友便開始向斯波調查,從而查出更多獨居老人的死亡案件,跟斯波有關,而斯波亦因為過去的一件事,才把獨居長者殺害…
現實中,的確有不少獨居長者,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其護理,每每都被受關注,《守》片的主軸,便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從而把長者死亡的案件,以推理角度處理,成為了整部作品的架構。影片從檢察官大友走到其中一個長者死亡的現場作開端,這個開場並沒有作出任何的交代,接著便開始把劇情的視線,聚焦在於八賀護理中心工作的斯波身上。斯波外表待人有禮,頭上的白髮令人對係的性格感到好奇,並不是年長的他,為什麼會滿頭白髮的呢?
斯波是整部作品值得探討的角色,他外表是一位對獨居長者關懷照顧的護理員,為什麼他會跟長者被害的案件有所關連呢?電影的前半部份,以比較多的篇幅來討論這個人物的現狀,同時以大友調查案件的過程作平衡的敘事,漸漸揭開了案件背後的原因,推理的元素比較著重。電影的後半部份,則是著重於斯波跟病重的父親過去的生活狀況,引申至斯波的動機,兩者卻有很大的關連。
那… 斯波的行為,是惡?還是善?這個是《守》片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電影的根本,儘管斯波的做法,並不得到認同,甚至是在道德上,會產生很大的迴響。但是,在斯波的眼中,獨居長者一直承受著痛苦和孤獨的心情,他們也會成為了自己的負擔,導致影響每天的生活。長者的離開,或許會令親屬感到傷痛,但是,對於長者來說,可能會是一種解脫嗎?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 馬太福音 7章 12節
電影出現了這段經文兩次,第一次是影片的序幕,第二次則是大友調查案件的時候,於斯波房間裡的聖經註筆的一段,這段經文引申著斯波對於生命和家庭的對待,以及面對社會道德的問題。片中對於家庭紐帶的探討,斯波對於照顧父親,承受生活壓力和束縛,但仍然用盡方法去照料他。斯波為了減輕父親的病,二人一起摺紙,這刻,父親摺了一隻紙飛機,當斯波叫父親摺一隻紙鶴之時,父親還笑說「太難了吧!」。二人之間的對話,簡單但深藏二人的感情,最後,父親成功摺了一隻紙鶴,而這隻紙鶴,也道出了父親對斯波的心底話。回應以上的一段經文,斯波對父親和其他的獨居長者,彼此都是存在著「愛」,斯波希望以這個方法,能夠解開他們的痛楚與束縛,拯救他們。
《守》片的結局,其實是一個反思,對於本來要向斯波作出控告的大友,原來自己對待父母並不是如此的呵護,以為把母親送到護理中心被護理員照料,就是對她「善」嗎?而她對待父親的行為,又是「惡」嗎?導演並沒有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或者… 可以說這並非是善還是惡的定義,結尾的收筆,好讓觀眾自我思考這個命題,大概會有不同的見解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