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終結 — 冷竣偏鋒的人性陰暗

日期:2018年6月2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自五年前於康城影展中憑《愛》片奪得金棕櫚獎後,德國導演Michael Haneke(米高漢尼卡)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沒有新作,雖然漢尼卡的電影未必容易消化,但是他過往的電影利用暴力與無形恐懼的氛圍,展現著今天社會的批判與反諷的意味,延續著他的個人風格。米高漢尼卡最新執導作品,同樣是離不開他的沉寂冷漠,展現著現實的人性陰暗。《快樂終結》貫徹著米高漢尼卡的電影格調,影片從第三者的視點角度,凝視著家庭的疏離,赤裸地呈現真實冷酷的世界,電影佈滿著不少導演個人的電影符號。

《快》片故事發生在一個法國中產階級的家庭裡,一家之主Georges面對喪妻之痛,一直都想找個藉口自殺,但每次總是失敗而回;接手父親建築公司的女兒Anne正打算把公司交由兒子Pierre接手,可是兒子因地盤發生的意外而變得性格失控;兒子Thomas的前妻因中毒入院,他帶跟前妻所生的女兒 Eve帶回家跟現任妻子Anaïs一起暫住,這時,Thomas原來卻背妻偷歡。這天,他們所有人聚首一堂,本來以為可以愉快共聚,可是卻遇到一個想不到的「完美結局」……

生於德國慕尼黑的奧地利籍導演米高漢尼卡,七十年代開始拍攝電視作品,1989年執導首部電影作品《第七洲》,跟接著執導的《熒光血影》與《機緣七十一面觀》並稱為「冰川三部曲」。1997年共執導了兩部作品,分別是以探討暴力的《你玩得起,你玩唔起》,以及改編卡夫卡未完成的同名作品《城堡》。在米高漢尼卡的作品中最為人認識的,不得不提的是2001年由Isabelle Huppert主演,於康城影展奪得最佳男女主角、評審團大獎的《鋼琴教師》,及後米高漢尼卡於康城影展屢獲殊榮,他憑著《白色恐懼》與《愛》奪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快》片延續著米高漢尼卡過往的電影格局,其電影風格充滿著冷竣沉寂的氛圍,透過多個長鏡頭的影像,展現著他的獨特風格。漢尼卡藉著片中女孩Eve利用智能電話拍下的三個片段作開端,一段段的訊息與畫面,狹窄的影像空間,反映著她那孤僻冷漠的性格。接著,鏡頭轉到正在以監視器拍攝的地盤工地,影像上的時間一秒一秒地過,這時亦記下了地盤意外的發生,亦開始走進(窺探)Laurent這個中產的家庭裡。

被稱為「挑釁大師」的米高漢尼卡,他的電影就是離不開對社會的審視,《快》片藉以一個中產家庭,外表看起來似是很風光,但是內裡卻暗藏秘密,諷刺階級的批判。電影利用錄像作第三者的角度,勾起了漢尼卡早年的作品《偷拍》,同樣透過錄像的視點,反諷現實的殘酷與無情冷漠。電影中拍攝錄像的是(還有兩個月便)十三歲的女孩,平常少說話的她,卻喜歡於網絡上瀏覽恥笑別人的錄影片段,外表純真的她,內裡卻是最邪惡(這時卻想起《白》片的童年邪惡),影片更利用Eve利用智能電話拍攝錄像的片段,展現著她那寒慄的心理狀態。

電影藉以一宗由Anne的建築錢公司負責的地盤倒塌意外,暗喻著Laurent這一家開始要面對家庭關係暗裂。除了智能電話的影像與監視器外,電影更利用電視的新聞報導、電腦上的情慾短訊、以及網絡拍攝片段,反映著今天社會因網絡與資訊的發達,媒體呈現的偽實。片中有不少的篇幅都是發生在大宅內或是車輛裡,空間的壓迫感,暗地裡流露著強烈的抑壓與窒息,漸漸互相產生恨仇。

「愛」與「家庭」是《快》片想探討的命題,無疑是延續《愛》片裡所描寫的家庭的愛,彼此互相呼應。當然,兩片呈現著不同的氛圍,《愛》片比較淡然細膩,《快》則連繫著暴力、性慾、種族、窺探等元素,加上電影一直地舖滿著沉重的調子,觀看電影之時不時都會感到一份強烈的抑壓,漸漸營造著劇情的張力,首尾呼應的錄像,顯出電影的完整結構。

片中演員的演出,表現各具特色,跟漢尼卡多次合作的Isabelle Huppert,在片中表現仍然收放自如,恰如其分。而繼《愛》後再次合作的Jean-Louis Trintignant,演繹著角色的內斂沉鬱,跟《愛》的角色是有點呼應。而片中其他的演員中,最為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是年僅十三歲,演出Eve的Fantine Harduin,她在片中能夠表現著角色的不寒而慄的層次感,不時都被她的一舉一動感到抖顫。

無疑,米高漢尼卡的電影大不如前,很難說是回到《鋼》與《你》片般那突如其來的震撼,但是他的電影貫徹著個人的獨特風格,從冷靜的影像中感到現實的恐懼冷漠,令人坐立不安,不時會被這份氣氛感到窒息。最後的一幕為電影帶來震撼的收筆,同時亦諷刺著家庭面對的隔膜,同桌進餐並不等如互相關心,究竟… 彼此仍然存在著「愛」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