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1月8日
地點:高先電影院 4院
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經常會發現有不少的南亞裔人士,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園,身在異鄉,重新展開新的生活,看似是穩定,可是,他們的背景,我們又會否能夠明白嗎?新晉導演劉國瑞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以一位香港中年和一名南亞裔男孩的相遇,道出了一個感人動容的故事。《白日青春》一段惺惺相惜的關係,寫下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黃秋生的細緻的演出,影帝之銜毋庸置疑。
《白》片故事講述的士司機陳白日,性格執著,跟兒子的關係生疏,兒子結婚的這一天,因為交通事故而跟一名南亞裔人士發生爭執。後來為了平息事件,陳白日嘗試和解事件,可是卻發生了交通意外,南亞裔人遺留他的妻子和青春兒子 — 哈山,老師口中的莫青春。為了補償他的過失,白日協助他的妻兒生活,可是… 妻子的身份,她要被迫遣返回國,青春亦因一件事件而逃走,白日決定要尋回青春,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青春…
劉國瑞首部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藉以兩名生活在香港的小人物,陳白日與莫青春二人的經歷相似,亦因為他們的背景,彼此跟家人之間的關係疏離,造成了家庭的缺失,然而,他們的相遇,漸漸地彌補了這個缺口。生於馬來西亞的劉國瑞,透過白日和青春兩位主角的設定,把自己活在異鄉的身份投進於其中,探討難民在香港的身分。
電影以陳白日拜祭的場口作開端,鏡頭面對著對面海的深圳,這一場似乎是在交代一段關於陳白日的背景… 接著,劇情以兩場結婚的部份,道出了兩段同樣在香港發生,但不同身份的婚姻,不能得到社會的接受,南亞裔人士生活在自己的空間裡,難以融入於香港的人民與社會之中,刻下呈現出一份隔離感,活在孤立的空間裡。片末的開放式結局,似是給予哈山的一個希望和解放,雖然這個結局的舖排是有點戲劇性,但也難掩對於流落異鄉而尋找生存的思考。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白日」和「青春」代表著兩代的香港難民,縱使他們希望能夠過著平穩安定的生活,可以同樣地承受身在異鄉的抑壓,在劉國瑞的劇本裡,深入地探討著香港的底下階層,影像帶領著觀眾們看到從外地移民來港生活的人民,他們面臨不同的難題與困境,如何地去尋找生存的機會。
電影的片名,取材自袁牧的詩詞《牧》,展開了劉國瑞的創作,引申至陳白日和莫青春兩位主角的名字設定,劉國瑞以寫實的敘事方式,直接地捕捉著兩位主角各自面對生活的困境,劇本扎實完整,素材豐富,節奏平穩流暢,導演技巧表現成熟,呈現出現實社會的現狀探索。
不能否認,黃秋生在片中的演出十分突出,繼陳小娟導演執導的《淪落人》後,黃秋生再次跟新導演的合作,他那不慍不火,收放自如,白日對哈山那份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子感情,細膩動人的演繹,依然是精彩奪目,對黃秋生亦屬輕而易舉。演出哈山(莫青春)的林諾,他的演出同樣突出,角色的設定能夠表現出其發揮空間,跟黃秋生多場的演出亦沒有怯場,恰到好處。除了主角之外,片中的配角,如火火、劉錫賢、太保等的演出,他們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均有驚喜。
劉國瑞首次的執導,《白》片以兩代流落到香港、不同背景的難民,他們面對眼前的境況,如何地去度過往後的生活,電影整體仍有一點可修飾的空間,有些細節也會顯得戲劇性,縱使在劇情上是有一點的似曾相識,但是也不失對於影片本身的獨特之處,平實細緻的舖陳,展現著劉國瑞的個人風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