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之年 — 探索疫情下的距離和界限

日期:2022年9月15日
地點:高先電影院 2院

2020年,疫情蔓延全球,世界各地的電影製作暫停,令到全球的電影製作人被迫停工,電影工業頓時遇到曾未經歷過的艱難。分別來自五個國家,七位導演各自執導一部短篇作品,記下今天疫情下,各地面對的生活困境。《暴風之年》五個國家,七位導演,對於今天疫情下社會生活的改變,展開一段人生的自我尋覓和探索。

《暴》片的七部短片作品,分別為伊朗導演Jafar Panahi執導的《Life》、新加坡導演陳哲藝於中國執導的《The Break Away》、兩位美國紀錄片導演Malik Vitthal執導的《Little Measures》、Laura Poitras執導的《Terror Contagion》、智利導演Dominga Sotomayor執導的《Sin Titulo, 2020》、美國導演David Lowery執導的《Dig Up My Darling》,和泰國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執導的《Night Colonies》。七部作品分別以劇情和紀錄片的形式,記下了今天的疫情下,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物,他們會如何地度過每一天呢?

七部不同的作品,各具特色,導演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執導,透過真實和虛構,影像呈現出今天疫情對生活的影響。Jafar Panahi利用iPhone的拍攝,把自己、太太、母親和在電話裡視像的女兒,一起放進於影像裡,他們之間的對話,母親和家中蜥蜴的感情建立,電影和生活的揉合,延續Jafar Panahi對電影賦予生命;陳哲藝把鏡頭從新加坡走到中國,一家三口因為封城而逗留在家中,母親在家工作,父親無所事事,感情受到爸媽都在家,兒子如果地過著這段的生活呢?

Malik Vitthal執導的紀錄片作品,以一對相隔多時的父子,配以動畫的襯托,影像上把他們的父子感情隔空相聚;Laura Poitras的作品聚焦在間諜軟件的監控私穩,呼應她紀錄Edward Snowden的舊作《第四公民》;智利導演Dominga Sotomayor中的一對母女,她們試圖突破外界的封鎖,只是為與家人相見;《再見未了緣》導演David Lowery透過一封家書,重拾一段生死未了緣;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則以在室內的一群蟲蟻,呼應今天泰國的疫情狀況。

七部作品並不是完全「消極」地面對疫情,有些作品是帶點沉重,但是有些則是輕鬆幽默,甚至是有點諷刺的意味,他們都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現今天城市的一角,受困於疫情下,如何繼續日常的生活。Jafar Panahi找來太太和母親一起走進他的電影世界,現實和電影的融合,營造微妙的化合作用。陳哲藝延續他對都市的描寫,從新加坡走到中國,格調依然,平實細緻,描繪中國家庭面對生活的壓抑。Malik Vitthal和Laura Poitras的紀錄片作品,分別記下因疫情而分隔的家庭,以及疫情下的網絡監控,寫實地描寫今天大家在疫情生活下面對的問題。Dominga Sotomayor和David Lowery的作品,以劇情的形式描述疫情對於家庭之間的關係重拾,或許對於一些觀眾也會有點共鳴。阿彼查邦繼續是他的定鏡拍攝,每個鏡頭記錄了一群飛蟲的派對,趣味十足,但亦不失對社會現狀的共鳴。

《暴》片的七位導演藉著他們的個人風格,各具特色,以短篇作品的格局,展現出他們對於今天疫情的探討,以及不同地方在疫情下的人和事。從這七部作品中,除了看到他們對於當地不同的地方如何面對疫情的時刻,也看到導演對於疫情的不同觀點,簡單的敘事,人和人的關係,顯出強烈的訊息,借用影片的「Everlasting」或「暴風」來比喻今天的疫情,是永恆嗎?會完結嗎?七位導演並沒有給予任何的一個答案,他們透過影像,表達著在無論什麼的時候,彼此也會在連繫一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