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8月15日
地點:英皇iSQUARE IMAX院
六十年代的香港,社會貪污風氣盛行,當中以警隊貪污歪風最為嚴重,「四大探長」的出現,他們縱橫黑白兩道,他們的出現,造就傳奇的故事,而這個題材曾經於不少的香港電影中出現過,包括是夜觀看這部由翁子光執導,郭富城與梁朝偉的演出的最新作品,把「四大探長」的故事,再次搬上大銀幕。《風再起時》翁子光再次展現編導的純熟技巧,寫下香港的舊日時代,導演與演員的表現精彩奪目。
《風》片故事橫跨四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這時,警隊無貪不歡,分別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磊樂與南江,他們想改變現狀,二人一起攜手以貪制貪,他們迅速在警隊成為風頭人物,一時無兩,很快地便晉升為探長。然而,磊樂妻子蔡真觸怒黑道,磊樂與藍江各自因為名和利,漸漸互相產生角力和對抗。七十年代,香港經歷了急劇的轉變,磊樂、南江、嚴洪、肥B等「四大探長」,隨著廉政公署的誕生,揭開殖民時代香港的一頁…
從《明媚時光》的開始,至《微交少女》與《踏血尋梅》,表現出來翁子光對於故事敘述的成熟技巧,三部作品各自以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製作模式和格局,分別都是寫下當代與現今香港的現實殘酷。《風》片則是改變了翁子光過去作品的題材,以香港六、七十年代的背景,「四大探長」的人物故事,成為電影的主要骨幹,以頗長的篇幅與素材,執導這部令人看得喘不過氣來的電影。
電影從磊樂、南江的旁白作開端,展開七十年代的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南江和磊樂等人物過去的事跡,回到四十年代他們的年輕時期,六十年代,磊樂與南江曾因不受賄而飽受壓迫,他們想要改變當時的狀況,然而攜手建立了警察貪污制度,他們成為不同「環頭」的探長,彼此的亦敵亦友,互相之間的角力,營造著很強烈的震撼感。黑白兩道的交織,權利膨脹,但是… 社會大亂,互相之間的猜疑,面對時代的改變,身份也在改變。
《風》片有別於過往以「四大探長」為題材的電影格局,電影以頗大的故事篇幅,寫下三十年來發生在香港,磊樂和南江的故事,電影透過不同的人物和劇情設計,演員選角方面,層層推進的劇情舖陳,讓翁子光在執導技巧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翁子光也想藉著《風》片的製作規模,展現個人的不同執導方式,倒是一個不俗的試驗。然而,電影的劇本其實並不容易處理,鑑於支節繁多,作為觀眾需要不停地跟隨劇情的發展,影片的前段部份不時加插旁白和字幕,用意大概是想讓觀眾易於理解,容易投入劇情的發展。
除了電影的敘事模式,翁子光今次在攝影和影像的處理,色彩斑爛的畫面,突顯出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美麗時刻,過去在翁子光的電影中,並沒有看過這樣的拍攝手法,不少的慢鏡運用,配合丁可的音樂,展現出電影的節奏。當然,翁子光這個新的嘗試,放在《風》片裡,或許是為了減輕電影本身的沉重格調,呈現出一種翁子光個人以外的風格。
翁子光再次跟郭富城的這次合作,這次默契十足,翁子光這次更讓郭富城在演出上有更多的發揮,同時翁子光在片中亦加入了一些元素,讓他於片中有精彩的演繹(什麼元素?暫不透露),演出磊樂年輕的徐天佑,只能說他們二人實在太相似了,有數個鏡頭真的看錯徐天佑是郭富城,這是完美的選角;首次跟翁子光合作的梁朝偉,今次在演出上感覺是比較放輕,沒有太用力的演出,細緻地表現出南江的性格,收放自如,依然好看。除了他們之外,片中有不少曾經在翁子光電影中出現的演出參演 — 譚耀文、春夏、白只、 金燕玲、太保等等,似是一部演員集大成的演出作品。當中不能不提的演員,一定是許冠文,他在片中戲份不多,但是他卻是貫穿整部作品的人和事,可謂神來之筆的角色。
不能否認,喜歡《風》片的程度是不及《踏》片的多,《踏》片的一部編導演俱佳的作品,難免因為該片的成功,對《風》片存有很大的期待度,加上多位演員的演出,以及去年的「技術問題」,對此片更為好奇。觀畢《風》片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覺得這是一部很厲害的電影,題材不容易處理,加上他有不同的嘗試,令電影整體是有驚喜,這份觀感直到完場離開影院,直至下一部電影觀看之時,依然在瀰漫著。當然,不能說影片並沒有瑕疵,但是對於一部大製作的電影來說,翁子光這次的成功,《風》片是一部具有水準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