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島 — 台灣赤化的寓言

日期:2022年6月22日

一部電影能夠呈現於銀幕上,是觀眾的福份,讓大家能夠看到電影創作者的用意,及其存在價值,然而,因為涉及的題材,導致電影無法於銀幕上放映,甚至沒有機會接觸得到,實屬可惜。台灣導演吳季恩執導的「高雄拍」作品《赤島》,透過黑白的影像,導演的初衷,投射台灣的白色恐怖史實。

《赤》片故事講述生活艱苦的樹仔和失語的孫兒小森,從遙遠的南方北上,為了探望被捕入獄的政治犯兒子阿林。阿林出獄遙遙無期,一直只能待在監牢裡,而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叮囑自己兒子小森,千萬不能忘記自己。這天,阿林面對判決的來臨…

吳季恩延續前作《田中的紅旗幟》的命題,再次以「紅」來探討當代的政治,兩部作品的互相呼應,環環相扣,三位同樣的角色名字,配合台灣白色恐怖歷史的背景,政治犯的角色設定,藉著劇情的舖陳,道出了一段不能令人忘記的過去。黑白的影像,反映著劇情的「白色恐怖」,沉實的色調,營造強烈的壓迫和窒息感。

整部作品的導演技巧手法成熟,吳季恩利用黑白影像與光線的調度,呈現出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對白不多,從三位主要演員之間的互動,無聲勝有聲,呈現出濃烈的張力,突顯電影中的悲傷,寫下今天社會政治的寓言。

「赤島」這個地方,隱喻顯然,明者則明,一個地方失去了過去的自由,如何去面對未來呢?「自由」這個詞語,從現實的社會走到電影的世界裡,顯得更多的反思空間。現在,電影工作者失去創作的自由,觀眾失去觀影的自由,禁發言,禁思考,也被剝削了電影的自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