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5月13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有些電影,藉著片中的激烈的場面 — 莫問是暴力或是性愛 — 作出不同的社會嘲諷和批判,前車可鑑,既是引起不少的討論空間,同時亦突顯出電梯的獨特風格,為影片製造話題性。羅馬尼亞導演Radu Jude最新執導作品,藉以一位女教師的一條性愛影片流出事件,諷刺社會的保守和人性的道德批判。《春宮 野史 大批鬥》令人咋舌的性愛場面,妙語連珠的辯論,導演的大膽創意和幽默諷刺,就是反映現實的殘酷和荒謬。
《春》片故事講述女教師Emi跟丈夫的一段性愛影片被流出後,事件轟動了整間學校,學生的家長們正在意論紛紛,Emi亦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於是,校長決定要舉辦一場家長辯論會,大家一起的討論,由家長們決定Emi能否再於學校繼續任教…
「這是一部十分意想不到,意識大膽,幽默風趣,敘事獨特的電影」
觀畢電影後,腦海中第一刻就勾起了這份觀感,不能否認,《春》片是Radu Jude一部極具野心的電影,從電影的敘事方式,整體的結構和舖排,影片既是反映今天疫情下的人和物,互相之間的束縛,同時又暗喻和譏諷現今的社會景象,反映人性的殘酷現實。
電影分為三個不同的段落,一段激烈的性愛影片,其實只是電影的「序幕」;接著的第一章,戴著口罩,衣著撲素的Emi,不停地在街上遊走,似乎並沒有一個肯定的目的地,鏡頭不停地捕捉著她在街上行走時的神態,那份心神恍惚的樣子,是因為什麼的原因呢?她… 原來就是流出影片的女主角。
第二章,從劇情走到抽象和的意境,連串堆砌的片段,天馬行空的表達,實驗性的影像,有歷史、有現代、有性愛、有政治、有文學… 不同的名詞,不同的表達,都是導演針對於羅馬尼亞社會主義的駁斥,跟導演的最新短片《塑膠符號》作出互相呼應。第三章,回到劇情的延續,Emi正是要面對師生與家長,去或留,不再由她去決定,一場辯論,家長對她並非一面倒,誰撐誰反,展開了一場了大批鬥。
電影不能夠以「好看」來形容觀後感,這並不是說影片不好,反而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但若以「精彩」一詞來形容觀畢後的感覺,可能會是更合適,說是易於入口,電影其實包含著不少嘲諷的意味。從序幕到三個不同的章節,格調不一,激烈的性愛場面,平實的街上遊走,你我的互相爭辯,最後還要為大家帶來不同的答案,Radu Jude就是要說明現實就是這樣的無奈,縱使影片不是由Emi誤發,但是片中的主角偏偏是她,她… 就是罪人,就是要被懲罰。
影片中的人物一直地戴著口罩,顯然是表達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今天大家正在面對的疫情時期,「口罩」在片中的含意,並不只是「防疫」這麼簡單 — 戴著口罩的家長們,既是在拼命張開自己的咀巴,道出自己的觀點;但另一面,又小心翼翼地在防護著從不知哪裡傳來的病毒。同是,片中的人物一直地在保護自己的身份,不停地在說著對Emi的爭論,仿似是網絡上的言語般,說出了無需要負上責任的說話之餘,還要把影片下載,跟現場的其他家長於Emi面前「開心分享」,莫視Emi的感受,所以… 其實真正的罪人,才是這群不負責任的家長。
《春》片的故事,可以是代表著任何的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政治的陰謀論、或是一個人類惹來的災禍,影片殘酷地映照出大部分人性下的保守與自私,無論如何開放式的結局,這也是Radu Jude正在挑戰觀眾的觀影體驗,及其道德底線和思想,從影像裡的幽默嘲諷,走到現實的荒謬世界。最後… 不得不讚香港電影譯名,這三組字詞既是玩味十足,亦正好代表著影片的三個章節,創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