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式英雄 — 當一個好人真的這麼難嗎?

日期:2022年5月12日
地點:高先電影院3院

「英雄莫問出處」,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英雄的出現,就不要再介意過去的身世,可是,當一位英雄,會否因為過去的身份,而《伊朗式分居》導演Asghar Farhadi最新執導的作品,再次以伊朗生活的人物故事,探討當代社會的議題,反映現實的殘酷與無奈。《伊朗式英雄》貫徹導演過往作品的命題,對現今伊朗社會的批判,人物暗藏著黑白模糊的灰色地帶,一個曾經犯過錯的人,能否再次當一個好人呢?

《伊》片故事講述因欠債而入獄的Rahim,在兩天的假釋期間,他嘗試說服債主撤回部份的借貸,可惜並不如意。一天,他的女友Farkondeh於街上拾到一個載有十多個金幣的手袋,本來打算把金幣轉賣還債,可是金額依然不夠,於是,他便決定尋找這袋金幣的失主,希望從中獲得獎賞。然而,Rahim卻因為把金幣交回失主這件「好事」,卻意外地成為了一位英雄…

Asghar Farhadi執導的「伊朗式」系列電影,透過不同的題材和敘事的方式,探討伊朗現實社會的狀況,最新作品《伊》片同樣地聚焦在伊朗的中產階層人物,透過不同的人物視點角度,對社會的審視與批判,諷刺現實的無奈。觀看影片的時候,大概要把心情先作調整一下,始終文化的差異,影片刻下暗諷伊朗的思想和道德問題,故在觀影的過程中,總會感到很多的疑惑和思考,但在於伊朗的社會裡,這大概只是小事一樁。

從Rahim於獄中離開,尋找親戚的協助,一直希望跟有語言障礙的兒子、妹妹和女友重聚,本來是要尋找方法解決債務,但卻因為「路不拾遺」卻成為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當然,這並不是他的如期,一切的巧合,身份說是改變,但其實在債主的心目中,他仍然是一位欠債的騙子,想當一位英雄(或是好人),真的是這麼的困難嗎?

「英雄」這個字在《伊》片中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做過什麼事才能當了一位英雄呢?英雄的背景,又真的是十分重要嗎?這一切的問題,導演Asghar Farhadi沒有給予觀眾一個明確的答案,就是要讓觀眾從這個故事中,作出不同的反思。現實就是殘酷,Rahim本來受大眾的關注和支持,後來劇情的轉捩,因為「自保」片段被公開,漸漸被外界排斥,反對他的行為,跟「英雄」遠離。

影片不乏對於網絡和社交媒體的社會現象,縱使伊朗思想保守,但是網絡的發達,仍難掩人民對身邊事件的好奇,片中Rahim的影片流出,莫問是對或是錯,觀看影片的人,卻只是會認定表面的一切,卻不懂深思背後的真相,導演就利用這現今發達的科技,營造著網絡媒體的自由,與社會保守思想的強烈對比,寫實地諷刺時弊。

雖然在Rahim身邊擦過的人,都是聲稱相信他,然而,唯一一位真正相信他的人,就是他的兒子,雖然他的兒子有語言障礙,但是在他的一言一語間,都是能夠看到對父親的信任和愛護,他的天真無邪,縱然能夠幫助Rahim,但是他卻不甘心兒子被利用,最後寧願放棄自由,回到監獄繼續過後的生活,對他來說,是悲?還是喜?悲… 大概是他要回到監獄服仍然失去了自由,不再是「英雄」;喜… 雖然不再是「英雄」,但是他在這刻不再需要承受外界的壓力,可以繼續生活下去。

《伊》片的結尾部份,可以說是整部作品的神來之筆,Rahim最後要回到監獄繼續服刑之時,看了另一位準備離開監獄的男子,看著他離開的一刻,他心裡卻是感到一份的無奈,此時,鏡頭卻同時瞄準著監獄的管理室與出口,一個畫面對稱地分割開邊,暗喻兩邊的環境,一端正是要走到失去自由的監獄,另一端是重拾自由的世界,暗喻Rahim在他的人生中曾經留下道德污點,如何走出隱形的陰霾呢?導演Asghar Farhadi就讓觀眾們自我思考一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