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官同謀 — 醫療體制的腐敗真相

日期:2021年6月29日
地點:高先電影院2院

一場嚴重意外,導致多人的傷亡,表面看似是事件意外的成因,但是,背後卻引來了一連串跟醫療有關的問題,不只是體制的本身,還有制度下引致的利益關係。是夜觀看這部同時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與最佳紀錄長片的電影,因為一場意外的發生,媒體的深入調查,揭發羅馬尼亞醫療制度的腐敗。《醫官同謀》大火釀成的不只是傷亡,醫療體制的不足,道出政權腐敗和社會不義。

《醫》片是以2015年於羅馬尼亞的集體俱樂部發生的大火開始,當晚觀眾們慶高采烈地觀看演唱會,可是突然一場無情火,釀成27人180傷的悲傷。可是,事件發生後,其中37名傷者陸續在醫院去世,事件令人感到可疑,後來,從一位醫生向報館的記者透露,揭露事件背後是跟官商勾結有關。於是,體育日報記者Gatalin Tolontan便開始著手於這事件作深入的調查,導演Alexander Nanau跟隨著記者一起明查暗訪,終於發現了一家藥廠把稀釋了的消毒藥水供應給醫院,從而揭露醫療體制的腐敗真相…

一場無情的大火,無辜的傷亡,引來了醫療的問題,《醫》片從事件發生過後,衛生部長與記者們就著事件的對質,發覺當局的制度問題,醫療體制的崩壞,以及國家背後的黑暗。大火發生過後,事件中受到傷害的傷者,以及死者的家屬,不能跳出這傷痛的框架,縱使本來的衛生部長已被撤換,新官上任也想試圖改革,然而在這個過程裡,卻發現不少的漏洞,顯出當地醫療的禍根。

《醫》片的影像直接地捕捉著體育日報的記者們,從Gatalin Tolontan作為整個調查的主導,他跟報館的其他記者們,藉著不同的線索,調查整件事件的結終。稀釋消毒藥水只是開端,記者們更揭發醫療體制腐敗的嚴重情況,這不只是影響到整個醫療的制度,還有人民的性命,他們的去世,是因為事件的發生,還是後來帶出的體制問題?這卻成為了此片要去探討的命題。

電影開始不久,影像回到2015年大火現場的一刻,短短的數分鐘影像,既是帶出了影片的主軸,還有推進著電影往後的起伏情緒。接著,片中的記者會、家屬拜祭死者,人民的街頭示威、攝影師為其中一位傷者攝影過程等鏡頭,呈現出電影的震撼力。影片最後的部份,家屬前往拜祭死亡,靜靜的鏡頭,鏡頭從車內的倒後鏡,捕捉著家屬的表情,看著也會感到傷痛。縱使身為旁觀者,但是也會被這些具有感染力的鏡頭觸動著,只可惜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

影片藉著不同的視點角度,導演Alexander Nanau的掌鏡與觀察,探討著記者們如何深入地探討這事件背後的疑問,影片前段的部份,以報館追查事件的過程為主線,片中有著不少的轉折,記錄著記者、傷者與死傷者的家屬、以及衛生部與政府等三個不同的視點,直視社會的不義,新聞的自主,呈現著社會的現實。後段的部份,則著重於當時新上任的衛生部長Vlad Voiculescu,他上任後嘗試改革重組,可是卻是被受打壓,他經歷著揭發事實過後,讓人唏噓的,就是政府。

《醫》片的原名為Colectiv,是指發生大火的「集體俱樂部」,一場大火過後,卻引來對於事件帶來的憤怒,承受著沉重的恐懼和壓力,記者揭露羅馬尼亞的醫療體制腐敗,對於這議題的關注,人民開始注意到國家對於公共衛生醫療的缺失。縱使事件已成過去,但是傷口難以痊癒,今天能夠做到的,又會是什麼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