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6月12日
地點:英皇iSQUARE 1院
今天,有不少的國家,仍然受到戰火的洗禮,面對殘酷無情的血腥暴力,家園被受摧毀,國土與人民,能否從困境中被拯救嗎?曾為《深海浩劫》與《追擊黑水真相》等片編劇的Matthew Michael Carnahan,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改編自真人真事,把一場轟烈的戰爭狀況,透過影像,寫實地呈現出來。《IS殺錄:摩蘇爾戰線》面對戰火的洗禮,連場的槍戰反擊,保護自己的家園,捍衛自己的國家,戰爭中尋找一絲的希望。
《IS》片故事發生在伊拉克北部城市 — 摩蘇爾,當地於2014年被ISIS攻佔,大量人民被武裝份子殺害,摩蘇爾頓時成為人間煉獄。經歷著三年的浩劫,伊拉克的特警部隊聯同以美國為首等多國組成的聯合特遺隊,一直地在擊退ISIS,當中當警察不久的Kawa,加入了由Major Jasem帶領的特警小隊,進入淪陷區域,一邊在拯救被受傷害的人民,一邊希望可以重建他們的家園,跟他們的家庭重聚…
今天,戰爭依然跟我們十分接近,經常地聽到不少關於極端份子組織的行動,人類之間的互相殘殺,令到不少無辜的人民受到牽連。《IS》片是取材自美國戰地記者Luke Mogelson發表於雜誌《The New Yorker》的一篇親身經歷文章,寫下了一個既是關於戰爭,亦寫下一個保衛家園的故事。
電影開始之時,連場的搶戰,把觀眾帶進電影的環境之中,呈現出一份很沉重繃緊的氣氛,影片透過第一身的視點角度,目睹由12人組成的「尼尼微」,跟隨著他們的步伐,迎面而對眼前的危機,但是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跟ISIS展開了一場互相殺殘酷的殺戮。接著的部份,隨著搶戰帶來的傷害,「尼尼微」的隊員心裡也只有一個希望,就是能夠回到家人的第身邊,縱使他們並不知道家人的生死,但是一絲的希望,仍然是他們生存的原因。
整部作品以阿拉伯語作為主要的語言,藉此能夠突顯出電影的真實感,呈現著當時的實況,觀看的時候,也會感受到這份沉重的壓迫感,在情節裡,一直被這氣氛包圍著,既是展現著電影的質感,也會反映著對於當時情況的惶恐感受。雖然,電影是以戰爭作為主線,但是,描寫戰爭的情況其實不多,篇幅裡卻主要是針對於隊員之間的誠信,他們參加團隊的原因,面對生死,面對家園,忐忑的心境,難以平復。
導演Matthew Michael Carnahan以寫實的手法詮釋電影,整體並沒有很強烈的節奏,大概是因為電影的文戲比較多,故在電影的節奏上,相對會是比較平穩。其實,這類關於戰爭引來不同情況的題材電影,珠玉在前,《IS》片的故事格局亦是似曾相識,然而,影片卻是留下了不少的伏線,對於不同人物的描寫,增強了電影劇情的元素,為影片帶來更豐富的元素。
影片對於人物的描寫,尤其深刻,片中剛當警察的Kawa,角色的設定上,他當警察只得兩個月,便已經要參與在搶林彈雨的戰爭之中,性格上一定有著很大的轉變,從電影中亦是看到他的性格,漸漸地從本來比較平和的態度,遇到同僚被殺,甚至被前伙伴的出賣陷害,性格上有著很大的轉變。當然,演員的表現亦恰到好處,飾演Kawa的Adam Bessa與演出Major Jasem的Suhail Dabbach等演員,均是能夠表現著角色的對於保衛國家與家庭之間的心境矛盾。
《IS》片雖然在題材上,似是有點熟悉,,但是在處理上,卻是有著頗沉實的劇情舖排,仿似是紀錄片的模式,把戰爭中的場面真實地呈現出來,刻下探討戰爭對於今天社會的不同問題,影響人民的生活,甚至是國家的安危,戰爭真的能夠解決一切嗎?這也是讓觀眾們(甚至是人類)應該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IS殺錄:摩蘇爾戰線 — 戰爭背後的光明〉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