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10月4日
地點:K11 Art House 6院
蔡明亮與李康生這個一導一演的組合,從他們的第一次合作開始,一直以不同的創作模式,展現出他們彼此之間的默契,以及電影與現實的融合。蔡明亮最新執導的作品,是他繼2013年執導的《郊遊》後,最新執導的劇情長片,透過多組的長鏡頭設計,寫下了兩位主角的日常,也寫下你和我現實生活的日常。《日子》鏡頭記下的不一定是電影的劇情,也可以是生活的日常,蔡明亮的創作,再次帶來新的觀影體驗。
《日》片中的小康,他靜靜地坐在家中,望著窗外下雨的一刻,風吹草動,他的脖子歪了,從台灣走到香港與曼谷,漂泊到街頭去。來自寮國的Anong,他隻身走到泰國的曼谷,每天如常生活,燒爐煮飯,晚上到市集擺攤檔。這天晚上,小康與Anong遇上,二人身軀的接觸,輕輕的撫摸,慰藉彼此寂寞的心。小康與阿濃道別過後,音樂盒響起Eternally,日子依舊,生活如常……
每次觀看蔡明亮的電影,總是會帶來不同的觀影體驗,今次也不例外,但這份體驗,卻展現著蔡明亮對於電影或藝術的創作空間。蔡明亮於2012年展開「慢走長征」的影像計劃,分別執導了《無色》、《行者》、《夢遊》、《金剛經》、《行在水上》、《西遊》、《無無眠》七部短篇作品,藉著蔡明亮的影像,捕捉著李康生鏡頭下的慢步,導演運用演員的身體語言,既是開創了新的觀影體驗,也展現了他們二人之間的互相了解。
從影像上看到小康與Anong(Anong Houngheuangsy)二人各自的生活瑣事,片中滲透著他們人在異鄉的那份寂寞,蔡明亮沒有刻意地在他們的生活裡,加入任何的元素,他們的日常就是簡單樸實,蔡明亮捕捉著他們二人的自然,無需要理會是真或是假,慢慢地感受著這份隨意。現實中,李康生曾經患上了重病,《日》片中紀下了小康正在針灸治療的過程,畫面裡看到他的痛苦,在畫面的背後,輕輕地聽到蔡明亮的聲音,他們之間的友情,在電影內外也深深地感受到。
《日》片花了四年的時間拍攝,李康生從台灣走到香港與曼谷的城市漫遊,休憩緩慢的步伐,漂泊的生活,瀰漫著蔡明亮與李康生的光影之中,巧妙地,這跟「慢走長征」是有點互相呼應,李康生不再是玄奘,做回自己,輕輕地走進不同的空間裡,劇情與現實的重疊,小康走出電影的框架,尋找自己。
蔡明亮近年執導的電影,透過不同的藝術創作,展現出一份很精緻創新的觀影體驗,如《家在蘭若寺》首次以VR拍攝,《西遊》中的第一個長達十多分鐘捕捉Denis Lavant臉部的長鏡頭,紀錄片《你的臉》以不同的臉龐作為電影的主題等等,《日》片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整部作品只有數句簡單的旁白,其餘的都是小康與Anong二人各自的日常片段。影片以四十六組的長鏡頭拼接而成,蔡明亮那簡約樸實的鏡頭,分外美麗,分外自然。
《日》片的末段,小康從曼谷回到台北,Anong仍然留在曼谷,刻下坐在長椅上,拿起小康送他的音樂盒,響起了Eternally,畫面流露著一份既是孤寂,但又添上了一份可愛的氛圍。蔡明亮的電影就是這麼的可愛,在他的電影裡,有著不少的驚喜舖陳,戲劇與紀錄的交融,讓影片更充滿多元化,突顯出蔡明亮的藝術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