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守護者 — 真相背後反諷的人性本質

日期:2020年10月3日
地點:MOViE MOViE CityPlaza 4院

新聞記者的工作崗位,就是要從事件的發生過程期間,報導事實的真相,然而,記者亦會因其工作的關係,縱使被受到打壓,仍然會把真相揭開。是日觀看這部由《無光歲月》波蘭導演Agnieszka Holland執導的作品,真實事件的改編,寫下真相被揭發後面對的殘酷現實。《新聞守護者》面對事實的真相,卻是因利益而被受埋沒,那… 新聞的價值與意義何在呢?

《新》片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初期,Gareth Jones是一位雄心勃勃的記者,他曾經跟希特拉乘搭同一班飛機,並能夠完成採訪的第一位記者,他作為前首相David Lloyd George的外交顧問的同時,他正在努力尋找下一個新聞,巧合地,一宗關於蘇聯「烏托邦」鋪天蓋地的新聞引起Gareth Jones的好奇,他更想了解史太林究竟如何為蘇聯的快速現代化提供資金動力,於是他的職位卸任後,便出發到莫斯科。在莫斯科的時候,Gareth Jones認識了曾獲普立茲獎的記者Walter Duranty與他的助手Ada Brooks,Gareth Jones出發往前往烏克蘭之際,卻親眼目睹當地嚴重饑荒的真相……

Agnieszka Holland於2011年執導的《無》片,以納粹時期波蘭被德軍入侵,猶太人逃亡的歷史為主題,電影呈現著一份強烈而沉重的壓迫感,道出人民掙扎求存的苦況,引伸著人性與道德價值的反思,影片於八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外語片(當年獲獎電影為Asghar Farhadi執導的《伊朗式分居》)。

《新》片的片名Mr. Jones就是主角Gareth Jones,他是一位對事實追求真相的年輕記者,影片以隻他的故事為主軸,從他由威爾斯走到莫斯科,一心打算採訪史太林,但是他卻親身目睹烏克蘭的饑荒情況,縱使他希望尋求真相,但最終被驅逐出境,回到英國,但是他仍然對新聞的堅守,無懼後果,把真相寫出來,然而… 新聞的價值何在呢?真相又何在呢?

電影以不少的篇幅,描寫著Gareth Jones對於新聞的堅持,真實報導的過程,可是,新聞的真相一直地被受控制著,國家那繁華光輝的背後,埋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Gareth Jones親眼看到那慘不忍睹人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縱使面對死亡的威脅,他仍然要把真相公開。Agnieszka Holland透過影像,呈現出影片的沉重氛圍。饑寒的烏克蘭,白茫茫的雪地,灰暗冷峻的影像色調,暗地裡反諷著當地人民的生活困苦。繁華的莫斯科,高官享受著奢華的生活,華麗燦爛的影像,色彩的轉變,營造著彼此之間的強烈對比。

電影以一群豬隻一直在進食的畫面作開端,豬隻可對比作片中的高官們,他們正在享受著佳餚美食,暗喻正在受著饑荒困境的烏克蘭人民,十分諷刺的對比。接著,鏡頭漸漸推向正在撰寫「動物農莊」的George Orwell,他能夠撰寫這本小說的原因,也是啟發自Gareth Jones的經歷,讓他寫下了這部暗諷蘇聯的文字作品。Agnieszka Holland於片中直接地描寫高官們的醜陋,他們參加那烏煙瘴氣的派對,展現人性的恥惡。

影片整體的節奏準繩,起承轉合的故事敘事,結構工整,影片前段的文戲比較多,著重於歷史背景與人物背景的描寫,電影的中段,從影像的冷調,鏡頭一直地從Gareth Jones的第一身角度,走進寒冷的國度,節奏漸漸的明快,劇情推進至Gareth Jones與Walter Duranty兩者對新聞的不同價值觀,導演卻批判對於「新聞價值何在」的自我反思。Gareth Jones聽著烏克蘭的兒童們對他哼著的歌聲,他們那哀怨無神的表情,既是表達著兒童們挨餓的苦況,也為電影添上了一份毛骨悚然的感覺。

Agnieszka Holland透過《新》片,直接地道出了揭露新聞真相背後的醜陋,人性的恥惡,以及一名為尋求新聞真相的記者,勇氣背後所承受的後果。影片反映著真相背後的殘酷,新聞的價值,人民的性命,藉古諷今,今天觀看影片,難免也會產生了一點的共鳴與唏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