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權選美 — 女性爭取平權的一頁

日期:2020年7月13日
地點:英皇iSQUARE 5院

「世界小姐」是一年一度被受矚目的國際選美盛事,是世界四大選美活動之一。1970年,當年的世界小姐選舉進行期間,發生了一宗哄動的事件,引來了一場關於女性的示威運動,這次選舉亦誕生了一位黑人世界小姐,史無前例。這個真人真事改編成電影作品,由英國女導演Philippa Lowthorpe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以電影的形式把當年的事件呈現於銀幕上,道出了女性面對的不公義下,如何爭取個人的權益。《逆權選美》在男性主導的年代裡,女性在社會上受到的不公與歧視,寫下女權組織爭取平等的一刻。

《逆》片故事發生在1970年,Sally Alexander一直活躍於女性平權運動,她是一名單親母親,也是一名於倫敦大學學院就讀的女性,但是她卻一直不被尊重,直到遇上同樣為了爭取女權而挺身而出的Jo Robinson,她才感到女性團結的力量。在英國新組成的女權組織,認為選美是貶低女性,極力反對繼續舉辦選美大賽,更走到街上示威。後來,選美大賽如常舉行,Sally與Jo等女權示威者走到現場,擾亂和阻礙比賽的進行,最後更被逐離場與拘捕。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屆世界小姐的冠軍,是一位來自格林納達的黑人女子Jennifer Hosten,寫下歷史的新一頁……

縱使經歷過多年來的平反與爭取,走到街上示威,或是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她們的心聲,希望可以從一點的機會,能夠爭取在社會上的權利。可是,性別與種族的問題,仍然圍繞著在今天的社會裡,至今仍然沒有解決,一直地在爭取人民應有的權利。《逆》片的故事背景是七十年代的英國,地點大概不太重要,但是在那個時期,仍然是以男性為主導,就算連舉辦選美的負責人,也是一位男性;然而,當時女性的地位卻並不顯眼,縱使能夠應付工作或是學習上的能力,但也會遭受男性忽然。

「選美」既是讓參賽佳麗能夠在舞台上展現個人的美態,這也是她們選擇如何爭取但是在比賽的背後,這卻是一場商業的利益,男性把女性物化,成為了男權下的物品,女權組織認為這是貶低女性在社會的尊嚴地位,於是便要站在眾人面前,抗議這場男性主導的比賽,現實中,這不但成為了女性主權的里程,同時亦誕生了首位黑人女性的冠軍得主。

影片的前半段著重以女主角Sally,如何透過不同的運動,宣揚女性的平權,而她那種種行為,不但不被家人支持,甚至是覺得她的行為,只會令她個人受到羞辱。亦因為這種原因,引申至影片的中段,Sally才會跟其他女性一起走出來,與Jo等人一起在選美比賽期間示威,以宣言對女性的權利。影片後段的部份,鏡頭則瞄準著來自不同國家的佳麗,她們為了一舉成名,展現她們的美態,當中亦看到彼此之間的歧視問題,劇情與現實中,這一年的賽事由一位格林納達的黑人佳麗勝出,既是對照著Sally與Jo示威後所引來的迴響,同時亦描繪著在同一社會下,應該要接受不同種族,一視同仁。

導演Philippa Lowthorpe藉著這個真實的故事改編,反映著性別與不同種族那平權背後的公義,從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感到影片整體的描寫是過於表面,縱使箇中能夠帶出對於女性爭取平權的經歷過程,但是電影整體的劇本比較薄弱乏力,後段的選美劇情,縱使切入示威運動的部份,但是觀看期間,感到這跟前段卻情節未有關連,整體的結構舖陳卻不太流暢,從觀眾的視點角度,卻是未能易於投入於劇情其中。

無可否認,「逆權」兩字近年出現於不少關於公義、權利與政治等題材的香港電影譯名中,大概已經成為了慣常看到的電影片名的用詞,然而,這卻開始對於這詞感到有點濫用,對於今次電影也用了這詞作片名,縱使電影涉及平等與權利的素材,但是此片其實跟「逆權」又似乎沒有很大的關連,跟以往的《逆權大狀》、《逆權司機》等電影的譯名,今次把詞語放裡片名裡,卻是有點格格不入。

《逆》片充滿著英倫電影的風格,輕鬆幽默的格調,電影中的「選美」,既是展現著參賽者的外在與內在美,也是反映著女性與種族在社會上爭取的平等。縱使《逆》片整體的結構與描寫方面未算十分突出,片中的一些情節亦未有深入的探討。然而,電影中所道出女性為了爭取在社會上應有的權利與平等,發起了示威運動,為了讓大眾明白女性的心聲,隨著這次的行動中,重新定義什麼是「美」,這也是值得讓觀眾們自我思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