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壞蛋冠軍 — 擂台上打出人生意義與價值

日期:2019年6月7日
地點:PREMIERE ELEMENTS 9院

於小學讀書的時候,在中文堂課的其中一篇作文題目,就是「我的理想」,在文中總會寫下自己的理想,就是爸爸的職業,大概這也是不少小孩對父親的崇敬。是日觀看這部由藤村享平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片中的小孩就因為父親的職業,既是令他感到十分矛盾,但是卻譜出了一段感人的父子之情。《爸爸是壞蛋冠軍》摔角手一生的喜與悲,從擂台上尋找意志與希望,比賽的勝負並不是一切,最重要能夠爭取人生的希望!

《爸》片故事講述十年前曾是一名摔角冠軍的大村孝二,為他帶來多個獎項,可是他的膝蓋因勞損而導致他不能再參加比賽,但是他鍾情於摔角,後來卻在擂台上以另一身份參加比賽。十年後,他與妻子詩識育有兒子祥太,祥太一直不知道孝二的工作是什麼,最後他神秘跟蹤後,才發現父親是一名摔角手… 但不是受愛戴的「飛龍佐治」,而是經常報以噓聲的「假面蟑螂」,令祥太感到十分尷尬自卑。後來,因為一次的巧遇之下,祥太終於明白到爸爸要在擂台上擔任「壞蛋」的原因,從而令他開始對孝二改觀,更開始支持他在擂台上的比賽表現……

從電影中看過不少以擂台摔角為題材的電影,這類型的電影的故事格局較為公式化,處理亦相對比較平穩。而這類型的電影中,當中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是由馬田史高西斯執導,羅拔迪尼路主演的《狂牛》,近年比較深印象的,大概會是2014年由Bennett Miller執導的《獵孤捕手》、Darren Aronofsky執導的《拼命戰羊》、或是印度電影《打死不離3父女》等等。

《爸》片是改編自2014年由板橋雅弘創作、吉田尚令繪畫的日本繪本,電影是從十年前的簡短篇幅作開端,道出曾經成名的大村孝二,受傷前的風光一刻,受傷後的他,縱使仍然留在擂台上,可是身份卻轉變了,也少了當年的風采,而他也一直把他這份工作沒有跟兒子祥太提及過,矇在鼓裡的祥太,直到跟蹤孝二,才知道他是一位職業摔角手,只是角色是一名「壞蛋」,令他感到失望。

由於電影是改編自日本暢銷兒童繪本,所以《爸》片大部份時間都是從祥太這位小朋友的角度出發,從他的視點看著父親為何要在擂台上戴上面具,成為一位「壞蛋」,跟其他的摔角選手不同,令他感到費解。同時,因為他同班的同學(包括眾人的女神同學)都是喜歡萬人寵愛的「飛龍佐治」,令他更不懂得接受父親是壞蛋之餘,更會作出了互相的比較。身為母親的詩識,就只好跟祥太解釋孝二要當壞蛋的原因,但是小朋友的心境裡,就只能分析好人與壞人的分別,甚至不想跟父親交談,直到後來他得知原來父親也有支持者之時,才明白到「壞蛋」也有他的生存意義和價值。

此片跟過往觀看的同類型電影風格和敍事方式並不相近,大概是因為電影是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故影片主要是描寫兒子對父親的感情為主,父親為了讓兒子懂得他在擂台上的實力,以及讓祥太知道他並不是「壞蛋」,終於在擂台上展現實力,希望得到兒子的認同和坦白。縱使實力依然,名氣可以重拾,但是膝蓋的重傷是不能抹掉,只能利用麻醉來埋藏他的痛楚(亦埋藏他對兒子過去對自己身份的隱瞞)。最後在台上的一場比賽,勝負其實已是不再重要,重點是孝二要在台上作出一次認真的比賽,讓台下的祥太,甚至其他支持他的作,再次認識「大村孝二」這位摔角手。

整部電影以輕鬆生動的調子詮釋,簡潔鮮明,主題清晰,電影的主軸是大村孝二與祥太二人的父子之情,以及祥太在同學們的友情關係,故片中的文戲相對比較多。片中的摔角比賽場面其實不多,主要的就是Z – 1的比賽,以及最後「飛龍佐治」與大村孝二(還是「假面蟑螂」呢?)的比賽,但是觀看這兩場賽事的情都,也是感到緊湊的節奏,看得咬牙切齒。

片中飾演摔角手大村孝二,是日本現役摔角手棚橋弘至,縱使他在片中演活了摔角手的神情,不過演技上卻不及其他專業演出的自然,整體表現的演出已算不俗;飾演大村詩識的木村佳乃,演技無庸置疑,她在片表現得收放自如;飾演兒子祥太的寺田心,他在片中那份天真率直的演繹,帶來不少的驚喜,尤其是那可愛的表情,逗人歡心喜愛。

《爸》片是一部既是充滿親情,亦具有勵志性的電影,電影中這位父親角色的設定,有別於過往在日本電影中所看到的那份嚴肅,父親既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們的學習對象,《爸》片中的大村孝二雖然是在工作上是一名「壞蛋」的身份,但是「壞蛋」也有他的生存意義和重要性,就如片中所說,「如果人人都是英雄,就沒戲好看。」,成為了祥太對孝二的價值觀改變,孝二亦能夠從擂台上,尋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