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2月1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一段婚姻,就是彼此的相愛和扶持,才能一直維持下去,莫問誰當誰背後的人,然而,二人可會因為名成利就,導致二人之間的感情產生衝突呢?是夜觀看這部由瑞典導演Björn Runge執導的最新作品,改編自「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小說作品,藉以一對相愛四十載的文壇夫妻,因為榮耀而影響了兩者之間感情。《仁妻》一段婚姻展現著二人糾纏不清的矛盾,埋藏著不能告知的秘密,面對著「愛」的重新定義。
《仁》片故事發生在1992年,作家Joseph Castleman與妻子Joan Castleman這天晚上接了一個重要的電話,Joseph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他們二人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準備接受這份最高的榮譽。然而,在這段行程期間,Joan卻勾起了很多她仍然是學生,Joseph在學校任教授時的回憶,他們二人因為文字寫下了一段感情,亦寫下了一段一直沒有人知道的秘密,直到頒獎前夕的一刻,Joseph與Joan的感情卻突然起了變化……
未觀看此片之前,沒有做任何的事前功課(這也是平時觀看電影的常態),看到電影的海報,幾乎是沒有可能會猜到電影是什麼的題材,甚至是以為是一套宮廷式的電影(當然是大錯特錯)。電影背景發生在九十年代初,這對文壇的夫妻,表現得十分恩愛,然而就是因為一個獎項的榮耀,他們二人之間的婚姻感情,卻產生了懷疑,究竟這段感情是真還是假呢?
其實,這段感情的開始,是因為他們從文字上的認識,Joan傾慕著這位當時仍當教授的Joseph,二人漸漸愛上了對方,從文字裡滲透著感情,這段感情是否因為文字才建立出來呢?現在的Joseph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身為他背後女人的Joan,感動極致,在人們面對,Joseph對群眾讚揚愛妻背後的支持,亦對別人說她不會寫作,但是為什麼要「刻意」地說她不懂寫作的呢?這就是劇情要接著舖排的故事發展。
整部電影的故事結構工整,調子較為沉實平淡,沒有很強烈的起伏,前段著重於故事的現在年代(1992年)的故事發展,Joan對於Joseph得獎一直處於開心興奮的心態,但同時內心也一直彌漫著反覆的心情,加上作者Nathaniel Bone的出現,令她回想起六十年代年輕時的回憶。那時,女性總是沒有被受重視,所有成就歸功於男性身上,本來一次給予Joseph成為作家的機會,卻變成Joan成為了他的背後文字創作者。
劇情的後半部份,則主要是以六十年代時期,Joseph與Joan年青時期從文字的創作裡產生了情愫,但是他們卻因為文字的不同觀點,導致感情引起了矛盾,然而文字也成為了Joseph在文壇上的名成利就,今天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理應二人同樣一起分享喜悅,但是這入喜悅卻令Joan產生一種反覆的心情,加上兒子在於創作上被父親閒置,他們之間的感情起與跌,都是因為文字而起。
這段「感情」其實背負了很多的疑惑,到底Joan與Joseph之間的感情,是否一段真愛的嗎?頒獎禮的當晚,Joseph在晚餐上當眾答謝Joan,但是她卻沒有欣然接受這份的致詞,反而卻把內心多年一直被受的抑壓和鬱結釋放出來,本來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女子,在丈夫的口中卻成為了不會寫文的女子,他也不會閱讀兒子創作的文章,顯然是因為出於妒忌心,一直知道自己不是寫作的材料,卻得到最高的榮譽,他在台上看著Joan的眼神,受之有愧。
除此以外,Joseph跟Joan二人的婚姻看似恩愛,然而Joseph當眾於Joan面前對其他女子眉來眼去,顯然是對Joan不忠。然而Joan卻仍然為Joseph撰寫文章,他仍懵然不知的沒有發覺Joan把她的憤怒寫在文章裡,這份愛已漸漸走進了憤怒,但是Joan卻一直埋藏著這份抑壓,直到這天她聽到在台上的Joseph答謝她時,她並沒有接受這份喜悅,反而卻因為受到多年的委屈,終於要跟他坦白說出來。
無疑,此片最大的驚喜之處,莫過於Glenn Close的演出,她在片中的表現精彩奪目,從內裡的神髓與外表的臉部表情,展現著層次分明的角色性格,不世界盃不少的演出,發揮收放自如。而演出Joseph的Jonathan Pryce,他的演繹未算十分突出,演出的表現比較平穩,沒有很明顯的情緒起伏,相對來說發揮也不算很大。
《仁》片不單止在說著一段婚姻感情的轉變,還說著一段不能告知的秘密,妻子當丈夫背後重要的女人,這看似理所當然,但是卻不能為了成就丈夫的名利,卻埋沒自己的才華。電影道出了今天在這社會對於女性一直不被受重視的情況,就算是一段感情,彼此存有真愛,表面恩愛,但是二人也可能因為某種因素而關係破裂,導致失去愛的感覺。那… 什麼才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