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月24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
200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邀請了若松孝二來到香港作回顧展,那時在銀幕上觀看他的《二度處女Go Go Go》,這部融合著性愛與政治議題的電影,就已經喜歡了這位七十餘歲的導演,可惜他於2012年因意外去世。雖然很喜歡若松孝二的作品,但是對於他舊日的背景,仍然未算十分認識,曾經跟隨若松孝二工作的白石和彌,他的最新作品則以若松孝二與其女助導吉積惠二人合作之間的人和事。《若松獨立Go Go Go》電影的創作不只是完成拍攝的工作,而是團隊的合作精神和互相扶持,大家一起走進熱血的青春物語。
《若》片故事發生在1969至1971年期間,那時由若松孝二與足立正生等人主理的若松製作,製作不少軟性粉紅情色電影,那時對電影滿懷熱熾的吉積惠,因朋友的介紹而加入若松製作,一心想成為若松孝二的副導演。後來,吉積惠漸漸得到若松孝二的信任,他更給吉積惠很多的機會,跟隨著若松孝二等人一起經歷青春的熱血……
生於北海道的白石和彌,九十年代加入若松製作,2010年自編自導首部個人作品《Lost Paradise in Tokyo》,三年後編導的《凶惡》,奪得多個獎項,包括第5屆TAMA映画賞最優秀新進導演獎、第38屆報知映画賞導演賞、新藤兼人賞2013金賞等等。2016年參與「日活羅曼色情電影45週年紀念企劃」,執導《雌貓們之夜》,翌年執導的《鳥獸行》於藍絲帶獎獲得最佳導演。2018年,白石和彌一共完成三部電影作品,分別是《孤狼之血》、《サニー/32》與《若》片,而他於藍絲帶獎中再次獲得最佳導演獎。
白石和彌剛加入若松製作的時候,是若松孝二比較少製作的時期,不及六、七十年代全盛時期的多,直到2000年時期,若松孝二開始再創作,但那時白石和彌已經離開若松製作。《若》片則是以若松孝二與足立正生等人在1969至1971年時期的創作過程,當時他們二人創作過不少的精彩作品,以及吉積惠的出現,令若松製作在拍攝與創作上,增添了多一點的火花。
《若》片雖然是講述若松孝二的電影創作,但是影片主要是描寫吉積惠參與若松製作的瑣事,她進入了這家沒有女性工作的電影公司,拍攝粉紅情色電影。那時候的女性加入若松製作,都是擔當片中的女演員角色,然而... 吉積惠就是當年唯一一位女性在若松製作工作的女子,參與多部電影製作,包括足立正生執導的《女學生游擊隊》、若松孝二執導的《狂走情死考》與《二》片等等。
白石和彌過去有不少執導的電影,均是以女性作為主導,《若》片同樣地以女性的角度出發,影片從吉積惠的第一身角度,觀看著若松孝二創作電影時的態度,在工作室裡工作的人和事。無疑,吉積惠這人物影是反傳統當代日本女性的地位,在這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裡 ,吉積惠走進一家男性主導的電影製作公司,還是要去參與多部粉紅電影的製作,吉積惠直言為何女子不能當粉紅電影的副導演,反映著她的個性,終於她亦成為了若松製作的一份子。
很喜歡影片的開端部份,電影開始不久,畫面上寫著故事背景為1969年的新宿,吉積惠與Spook二人從酒吧互相交談後便離開,他們二人卻是走過現代新宿的大街小巷,這樣的處理感到十分有趣,兩個不同的年代揉合,卻擦出很強烈的火花。他們走過現代的新宿後,鏡頭一轉就回到1969年的若松製作,吉澤惠步入若松製作遇見足立正生等人,故事就正式開始。白石和彌這樣的處理,是透過影像,引領著觀眾從現代走到舊日的景象,畢竟我們就是活在今天的觀眾吧。
今次白石和彌並沒有參與電影的劇本創作,由同樣是曾經跟若松孝二工作的井上淳一負責編寫。電影裡有不少的篇幅帶出當時跟若松孝二有關係的人物,包括足立正生、秋山道男、小水一男、沖島勳、高間賢治、荒井晴彥等人外,還有大島渚的出現,道出了當時日本商業與藝術電影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片中有不少曾經跟若松孝二合作的演員和夥伴,包括井浦新、寺島忍、吉澤健,當然是少不了足立正生。白石和彌與井上淳一曾經都是若松製作的成員,《若》片他們分別一編一導,令此片更充滿著若松孝二的影子,流露著當時日本電影的精神。
白石和彌在片中的處理手法純熟,片中有不少關於若松孝二等人拍攝電影的過程,白石和彌利用黑白的影像,呈現出拍攝電影時的畫面,恍如在觀看著電影的本身,當片中的若松孝二一聲「CUT」,影像由黑白變回彩色,觀眾又再回到觀影的角度。電影以《女》片的拍攝開始,進入拍攝《赤軍:PFLP世界戰爭宣言》紀錄片作結,兩部作品均是足立正生參與執導的作品,除了突出了足立正生與若松孝二之間的關係外,也讓影片的結構更為工整。除此以外中,片中有不少的段落,亦是模仿當時拍攝的情況與電影的情節,其中兩場工作人員的合照情節,跟原裝照片並排來看,的確也是很相近的。
片中演出的演出表現出色,尤其是演出吉積惠的門脇麥,她在片中能夠把角色演得收放自如,加上其造型跟吉積惠本人亦很相似,透過她的演繹,把這人物表現得維肖維妙。而分別演出若松孝二與足立正生的井浦新與山本浩司,在片中的演出同樣精彩,他們的造型與表現同樣相似,表現四平八穩。
《若》片所呈現的不只是若松孝二拍攝電影的瑣事,或是吉澤惠在若松製作這兩年間的高低起迭,還有的是白石和彌與井上淳一二人曾經是若松製作的一份子,從他們的角度道出了若松製作的電影精神。此片亦是若松孝二去世後,若松製作再次創作的電影,正好把若松孝二的精神投進於電影裡,增添了真實感和戲劇性,不會忘記他的個人風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