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殺 — 另類風格和獨特敘事的電影

日期:2019年1月19日
地點:The GRAND 7院

近年觀看由香港新晉導演執導的電影作品之時,總會留意到他們在創作充滿著個人特色,不只是在故事的取材上,還有導演的技巧,能夠展現著獨特風格。是日觀看這部由新晉導演李卓斌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透過特別的方式演繹和舖排,展現著導演的大膽嘗試。《G殺》一宗案件的始終,層層的故事推進,黑色沉鬱的壓抑,呈現著一部充滿懸疑性的另類風格電影。

《G》片故事從一宗女子無頭案開始… 屋內傳出了一位邊緣青年傅以泰拉奏大提琴的巴哈樂章、在校內被受欺凌的自閉少年Don仔、黑白通吃的惡警龍爺、大膽染指學生的教師Markus、家庭破碎後寂寞抑鬱的少女趙雨婷、以及為了生活而隻身來港的妓女李小梅,他們分別跟案件死者有密切的關係,究竟女子為何會被殺害呢?那… 誰人才是真兇呢?

李卓斌於2005年開始時參與過多部電影製作,後來於製作公司任導演一職,主要拍攝多媒體廣告,部份作品擔任副導演的崗位,當中包括《至尊無賴》、《3分鐘先生》、《我的最愛》等等。執導電影包括短篇作品《這是你回來的一刻》、《潛入戲院》、《網絡欺凌》等等,李卓斌亦參與史提芬蘇德堡執導電影《世紀戰疫》於香港的拍攝部份。

《G》片是李卓斌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是第三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專業組得獎作品,觀看電影之時,確是有一種很獨特的觀感,大概這也是近年看過新導演執導的電影中,最大膽嘗試而成功我一部… 所說的成功不只是讓身為觀眾的引人注目,還有的是李卓斌能夠從影片的不同細節,展現出那別樹一格的故事演繹。

電影的第一場以一個比較長的鏡頭拍攝開始,配合了巴哈的「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把故事的主要部份從這數分鐘的影像裡呈現出來,大膽懾人的畫面與拍攝手法,增添了影片的追看性。接著,電影以非傳統的直接敘事形式舖排,以不同人物的第一身角度作為故事發展,既是描寫著人物,也在重舖整個劇情的始終,突出了電影的結構和故事性。

影片以「G」來貫穿整部電影,以不同由G字開頭的英文字作為電影的不同章節,在故事的構思上具有很豐富的創意性,亦有不少的隱喻,好讓觀眾多一點的思考空間。電影表面是以一宗無頭女屍案作為故事的骨幹,但背後其實是從案件發展著不同的人物支線,每個角色分別各自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讓電影顯得更為工整。李卓斌以不同的元素放在這宗案件裡,從主要的六個角色裡帶出互相的牽連,彼此的矛盾形成了電影的複雜化,導演亦利用強烈的影像格調,呈現出個人的獨特風格。

片中那六位主要的角色,似乎都是今天在社會裡你我擦身而過的人物 — 在學校被欺凌的學生、活在單親家庭的青年、為了生活隻身來港的內地女子等等,他們似是活在絕望的世界裡,但是… 在這個絕望的世界,其實也會帶來一絲的希望。的確,影片有不少的篇幅都是處於陰暗的影像裡,所有人物活在四面踫壁的壓迫空間,彼此產生沉重的抑壓情緒,然而… 在片末的一絲曙光,卻為他們帶來一點的希望。

《G》片確實是香港近年很少看到的類型電影,劇本以較雜亂的形式舖排,加上不少的暗喻,言之有物,突顯出其電影格局和類型。當中的不少劇情細節,不按時序的敘事,細緻的處理,把電影的結構顯得收放自如。劇本不乏對於年青人對成年人的嘲諷,兩代之間的矛盾,年青人缺乏家庭的照顧,最後也要親眼看到殘忍的局面,反諷著今天我們就是活在殘酷的社會裡。

片中幾位主要演員的表現均有不錯的表現,尤其是經驗較新的演員,如兩位主角陳漢娜與林善的演出,表現脫俗自然,令人眼前一亮。其他在片中演出的演員,包括楊卓娜、杜汶澤、陸駿光、李任燊,以及黃璐的演出亦見準繩,當中黃璐在片中全以廣東話的演繹,印象深刻。

《G》片的敘事手法獨特,把一個懸疑故事以非傳統的敘事形式演繹,呈現出風格另類的電影著筆,香港的確比較少這種類型的電影,導演李卓斌能夠以個人的方式詮釋,刻下描寫著當下社會的現狀,影片滲入不少黑暗的色彩,形成一份沉重的壓迫感,片末的結局讓觀眾有不少的思考空間,造就成《G》片是一部驚喜萬分和別樹一格的類型電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