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永恆之門 — 畫出生命的永恆

日期:2018年12月22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3院

印象派畫家雲遜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一生畫過很多著名的作品,畫風風格獨特,時至今天,從不同的渠道裡,仍然能夠看到梵高的畫作,但是對於他的背景,其實也未算是十分認識。是日觀看這部由《潛水鐘與蝴蝶》導演Julian Schnabel最新執導作品,取材自梵高人生創作高峰時期,描寫著這位畫家的傳奇故事。《梵高:永恆之門》創作的道路滿途荊棘,梵高一直堅持信念而行,以畫展現著生命的永恆。

《梵》片故事講述畫家梵高的作品縱使風格獨特,但是他卻一直都被受質疑,甚至被懷疑他的畫功未夠成熟,然而在梵高的心裡,他每一幅作品都是能夠展現出他的獨特畫風,展現出他的創作力。他一直面對著經濟的困難,只能投靠他的分弟弟每個月寄給他的錢使用,就算是生活困難,畫畫也成為了梵高生活的重要部份,永不分離……

美國導演Julian Schnabel既是一位電影,亦是一位畫家,他於1996年執導首部劇情長片《無聲的吶喊》(Basquiat);2000年執導改編自古巴同性詩人Reinaldo Arenas的自傳《黎明不要來》(Before Night Falls),該片於威尼斯影展榮獲評審團大獎,男主角Javier Bardem更憑該片獲得最佳男演員,與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Julian Schnabel第三部執導長片《潛》片分別於2007年康城影展與金球獎獲得最佳導演獎。Julian Schnabel其他作品包括《Lou Reed’s Berlin》與《Miral》。

《梵》片取自於畫家梵高在他創作高峰時期,於南法小鎮阿爾勒和法國奧維爾河畔生活時,經歷過人生的高低起迭。在過段時間裡,他的作品不被認同,但是他仍然堅持的創作,生活陷入困境,每個月的開支就是從他弟弟的250法郎維持。後來,因為一次的意外,他被送到精神療養院,受到重重的折磨,然而在這八十天裡,他創作了七十五幅畫作,不乏他的著作,他的好友保羅高更(Paul Gauguin)來信要求跟他交換作品,這時他才真正的被受認同。

電影大部份的篇幅是以梵高的第一身角度出發,從他的視點角度,展現著梵高的心理狀態,影像裡經常呈現著偏黃的色調,黃色亦成為了梵高作品的主要元素,反映著梵高對於創作的色彩注重,以及對於圖像上的熾熱感受,電影的海報亦以黃色作為主要色調,這已帶出了人物的特色。從他的畫作裡,不時都會看到陽光的出現,可是在他的人生裡,似乎是難以找到這份陽光,影像裡總是流露著灰暗的調子,也是暗示著他的沉重的人生。

片中出現不少的狹少空間場景(主要是房間與精神醫療院被困在木製浴缸裡),呈現著一份壓迫感,映照著梵高的內心抑壓,因為受到外界的不同意見,令他受到沉重的精神崩潰,他更把自己的左耳割下,生活讓他帶來悲傷,只有畫作才能令他快開。影片出現了不少的手搖鏡頭,這樣的處理方式,能夠從梵高的第一身主觀視點,描繪著梵高的反覆心情,讓觀眾投進於梵高的心坎中。

電影中出現過不少跟梵高相遇的人物,包括他的弟弟Theo van Gogh、好友Paul Gauguin、咖啡店老闆娘Madame Ginoux、醫生朋友Dr. Paul Gachet與神父等等,他們的出現卻是對於梵高在過往的創作上,啟發了很多的靈感,繼而繪畫出很多風格獨特的著名畫作。

片中演出梵高的Willem Dafoe,他把梵高這角色的神髓掌握十足,能夠表現著人物的神情,性格層次分別,入木三分的演繹,發揮得淋漓盡致,帶出很精湛的表現。

《梵》片浮現著梵高的人生,導演以梵高不同時期的穿插,道出了他在創作路上的起迭。 片名「At Eternity’s Gate」是梵高的其中一幅著名的畫作,又命名為「Sorrowing Old Man」,畫中的老人反映著梵高對於生命永恆的反思。梵高的藝術之路並不容易走,他的一生真正成名的一刻,卻是在他去世後的時期,劇情最後交代著在他被搶傷後不久便去世,眾人走到他的遺體旁,購買他的作品,梵高的作品這樣才能走到眾人的眼前,為時已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