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 — 胡波的精神永遠存在

日期:2018年12月1日
地點:MOViE MOViE Cityplaza MOVIEMAXX院

今年金馬獎已經曲終人散,當中最為感動的部份,莫過於是頒發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劇情片的一刻,得獎作品導演 — 胡波 — 去年因自殺去世,這部得獎作品,就成為了他的唯一一部自編自導的長片作品,也成為了唯一一次讓觀眾認識胡波這位導演的機會。《大象席地而坐》一段尋找大象的旅程,交織著四位人物的錯綜,追尋人生的一絲希望。

《大》片故事以四位不同背景人物,他們在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情 — 中學男孩韋布為了保護好友,在校內爭執時不慎讓另一同學失足掉落樓梯而昏迷不醒,他在孤立無援下,只好離家出走。女同學黃玲與學校老師的親密影片被公開,她的母親冷漠的對待,令她只好離開過個「家」。韋布的鄰居王金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家,他要被兒子送到養老院,考慮的過程中,他帶著自己的孫女離家。想為弟弟報仇的于城,他一邊尋找傷害弟弟的兇手,同時他不懂去面對因自己背叛而跳樓身亡的好友母親。滿州里動物園有一頭大象,每天坐在那裏,他們一起開始這段旅程,尋找這一頭大象……

生於1988年的胡波,為一位中國獨立導演與小說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他曾經編寫過小說作品,當中包括「牛蛙」、「大裂」、「遠處的拉莫」,「大裂」於台灣獲得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2014年與2016年期間,胡波執導過幾部短篇電影作品,包括《夜奔》、《遠隔的父親》與《井裡的人》等,《大》為胡波首部與最後一刻部執導的長片,影片入選多個國際影展,於柏林影展中獲得青年論壇影評人費比西獎。

《大》片主要是從四個不同人物,於一天內所發生的事所故事的骨幹,可是,他們四人無獨有偶地過著充滿絕望無助的一天,同時也聽說了一個傳聞,「滿洲里的馬戲團有一隻大象」,就是這個傳聞,他們便展開了一段的旅程。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地方是否有大象的出現,只是希望逃避現實的殘酷,走出絕望的陰霾,希望從這尋找大象的過程裡,找到生命的一線曙光。

影片以大量的長鏡頭拍攝,除了呈現出寫實的景象外,還捕捉著每位人物的狀況轉變,鏡頭下展現著人物處於的愁眉不展神情,隨著他們的背影,刻劃著空虛無助的心扉。寫實的環境捕捉,似乎看到的只是霧霾的暗陰色調,沒有一點的陽光,角色的神髓拿捏,對照著人物的陰沉性格。鏡頭瞄準著每個場口的不同細節,能夠讓觀眾置身其中,走進這個沉鬱的空間裡,感受到角色的壓抑神緒,木枘的表情倒是反映了他們的人性。

《大》片一直地瀰漫著一份沉重的氣氛,這份感覺觀畢電影過後,一直久未釋懷… 于城的好友得知妻子跟于城偷情後,話也未有說一句就跳樓自殺;韋布跟父親的關係惡劣,在校內也是被欺凌的目標,為救朋友但又被陷害;黃玲活在單親家庭裡,跟母親關係疏離,視頻的事情母親仍是冷漠的對待;王金可算是四人中較為幸運的一人,活在完整的家庭裡,但是卻被要兒子送到養老院去。他們都是被受欺負與忽視的一群,透過人物的日常,反諷著今天社會對於低下層的無情對待。

胡波於片中的表現技巧十分成熟,身兼編、剪與導三職的胡波,在片中能夠把自己的風格放在電影裡,題材素材豐富,暗淡的影像裡營造著一份茫然的狀態。胡波也彷彿是在拉著觀眾們,跟隨著人物一起去尋找大象的足跡,縱使最後他們可能只會失望而回,希望仍然會留在心坎裡,只要憑著一份的信念,大象就會在眼前出現。

電影很長嗎?接近四小時的觀影過程裡,確實是有想過,胡波如何利用這麼長的故事篇幅,去描寫四位主要係物的故事。影片以起承轉合的敘事方式舖排,多線的故事陳述,突顯出整體的完整結構。前半段部份以敘事的形式,各自地描寫著四位人物的經歷,胡波以平衡敘事的剪接手法,展現著他們面對現實的徬徨和憤怒。後半部份則著重於人物之間的互動,他們相遇過後,一起買票準備出發走進他們的目的地,縱使知道路途艱辛,但仍抱著希望出發。

《大》片確是一部需要時間消化的電影,影片在有限的資源下,胡波能拍出如此蕩人心弦的電影,整體一直處於灰暗與陰霾的格調裡,隨著胡波的執導的處理方式,從黑暗裡呈現出一線的光線,看到人生的一點希望,不管時絕望或是期待,人生就是一直地走著,走進自己的目的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