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1月1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今天社會的大小話題裡,不其然就會跟政治直接牽連著,而這些問題的引起,卻伸延至人民的生活和轉變,甚至會影響到未來的不同思考。繼香港、台灣、日本後,「十年電影企畫」走進泰國,透過四部短篇分別由新晉與經驗資深的導演執導的作品,敲起了對於泰國的政治局面。《十年泰國》四部題材獨特的短篇作品,諷剌泰國在獨裁統治下失去言論與創作的自由,反映著泰國人民對於現在與未來的惶恐與無奈。
《十年泰國》的四部作品,分別是由Aditya Assarat執導的「日落」、Wisit Sasanatieng執導的「喵吒邦」、Chulayarnon Siriphol執導的「天文館」及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執導的「城市之歌」。「日」片故事講述一位在外國深造後回泰國舉辦攝影展的攝影師,她的作品被視為引起衝突與誤會,士兵們被下令要求攝影師把物感的作品下架;「喵」片故事講述在人類已經絕跡的社會裡,貓隻成為世界的統治者,牠們跟人類毫無分別,唯一是視人類為敵人,而牠們正在尋找唯一的年輕男子…… 「天」片故事講述由國家訓練的「新青年」組織,主要是搜索有思想及行為問題的市民,反動人士會被帶到部門接受特殊治療,糾正錯誤,為此建立美好的社會。「城」片故事講述在泰國坤敬市的公園附近,豎立了一尊沙立他那叻元帥的雕像,雖然附近被地盤包圍著,但是在雕像旁有不少市民閒聊,樂在其中。
無論在故事的格局和電影的舖排,《十年泰國》跟其餘三部「十年」的作品都有很多不同之處,當中《十年泰國》就只有四部短篇作品,因為其中一套短篇作品趕不及完成,所以最後只有四部作品在這系列中出現。而這四部作品中,三部作品均來自經驗較為豐富的電影,包括曾執導《上流社會》的Aditya Assarat、《老虎頭上結情疤》的Wisit Sasanatieng、與《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的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而Chulayarnon Siriphol則曾執導多部短片實驗製作的導演。
四部短篇作品的實驗性質十分強烈,這亦是「十年」系列中,風格最不同與最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四位導演各自以個人的特色來處理自己的短片部份,影片充滿不同的色彩,觀看時也不難地能夠知道該片是由那位導演執導,這也是《十年泰國》最具特色之處。2014年,泰國爆發了軍事政變,自此便受獨裁軍政府統治,四位導演便隨著這個方向,創作了不同題材的短篇作品,但是箇中都是對泰國政府暗中抗議。
「日」片以黑白影像詮釋,影片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從一個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攝影展,每張照片展現著市民的自然笑容,但卻竟然被視為引起誤會,看起來就是這麼的荒謬,軍人與攝影展兩者毫無關係,但偏偏就因為政治不正確,而要把照片拆下,諷刺意味十足,加上影片以黑白來表達,展現著泰國社會的陰暗一面,是四部作品中最易於入口和清晰的一部。「喵」片的主角是有不少人十分喜愛飼養的貓隻,但在影片裡卻反過來是未來的統治者,殺害人類,為了繼續生存,人類只好扮成同類繼續生存,但是最後也被貓隻的「憐憫」而被殺害,這或多或少是暗喻著人類因飼養寵物而不再生育,下一代卻被寵物取代。
「天」片以大量的效果拍攝,影像凌厲,故事瞄準泰國政權,市民被受監視,失去生存的自由,若然年輕人「越軌」,便要被送去洗腦,影片沒有對白,cult味十足,亦有不少的象徵,赤裸裸地嘲諷泰國政府,十分大膽。「城」片則一貫阿彼查邦的個人特色,場景回到《浮華塚》的公園,淡然平實的影像,慢慢地捕捉都市裡的每一角落,豎立的銅像不被外界的滋擾,比喻著獨裁者的獨尊,劇情裡也不乏一點的幽默感。
看過了四部的「十年電影企畫」作品,泰國這四部作品的調子相對是比較沉重,大概是因為現在泰國的政治局面狀況,令創作者感受到這份抑壓,從影像裡展現著他們的感受。這四部作品各是精彩,各具特色,四位導演都是從今天看到泰國所面對的狀況,透過他們的訊息,狠批當地的審查制度,闡述著泰國在強權的管治制度下,如何探索民生的未來,充滿批判意味,這也引申著人民對於反獨裁的重視,從影片帶出了不同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