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誘拐 — 獨特創新的推理類型電影

日期:2018年11月1日
地點:大館賽馬會立方

推理小說透過文字的演繹,以觀察和理性的分析,增添對故事的追看性,通過影像把文字重新的詮釋,能夠呈現出更多的思考空間… 當然,改編推理小說的電影要拍得好看,也確實不易。《點對點》導演黃浩然第二部編導電影作品,改編自同名小說作品,從文字轉化成影像,營造了一份不同格調的推理電影。《逆向誘拐》新穎獨特的拍攝和舖陳,妙絕的敘事著筆增強電影的觀感,從推理的劇情引申至對香港社會的關注。

《逆》片故事講述一間投資銀行董事,一天突然收到一封勒索電郵,必須要三日內交出贖金十九萬,否則會公開科網公司的機密檔案。投資銀行總裁Irene找來她的高級督察前夫唐輔調查這宗案件,在調查過程中,唐輔發覺公司有內鬼,公司的電腦部植嶝人、分析員石小儒與牧野、副總裁Ronald、客戶技術總監Zachary等人逐一被調查,勒索者志不在於錢,勒索贖金也出奇地少,究竟勒索匪徒居心何在呢?

黃浩然於2014年首部編導的作品《點》片,勾起了很多人對於香港的情懷,走到都市重拾舊日的回憶,從城市的面貌看到社會的轉變。相隔三年後的《逆》片,則是一部改編自第三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得獎作品,雖然影片的故事主題是關於一宗勒索案件,但是電影的背後,同樣地是留下不少對於香港的情懷和關注,延續著黃浩然電影的特色。

從影片的第一刻開始,就感覺到《逆》片是一部香港比較少見的類型電影,無論是拍攝、剪接、或是演員的表現方式,都是十分獨特,結構並非一貫香港電影的模式,可說是香港比較少見的電影類型。有別於過往看過的推理作品,小說與電影的故事主線並不是一宗兇殺案,甚至這是一部沒有死者的推理故事,不過… 故事裡的目標並不是人,而是在數據庫內的機密檔案,這可說是一個很有趣和特別的故事設定。

無論是推理小說或是推理電影的形式和種類,其實都只是一頭霧水,始終不太認識。無獨有偶,《點》片與《逆》片同樣被認定為「日常推理」類型的電影,這類型的故事是以平日生活的鎖事作為解謎的主因,《點》片透過兩位主角在街上的點點圖互相尋找,推理在於那點點圖的解構與男女之間的尋覓;《逆》片則以發展迅速的網絡作為故事的主要骨幹,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絡成為今天社會日常的主要溝通媒體,片中的勒索案亦因網絡而起,所以兩者則被認為是「日常推理」的電影格局。

過往看過的一些推理故事,都會以「密室」作為故事的主要元素(可能看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太多吧),密室的場景設計能夠營造著無形的壓迫感,突顯出電影的氛圍與故事性的發揮。《逆》片亦是,電影主要是發生在密室的空間裡,以層層推進的敘事舖排,從房間內不同人物的蛛絲馬跡,調查出誰是兇手,增添對推理故事的格局。黃浩然在《點》片時,其實已經是有一點推理的元素,雪聰與小雪透過在街角上的點點圖,走到大街小巷,尋找你我的故事。

《逆》片的節奏明快,譚國明與雪蓮以故事時間的切換剪接,有別傳統電影的順序講故事方式,除了突出了電影的風格以外,亦能夠呈現出故事的結構性,黃浩然、陳詠燊、周睿琪及江如聲合編的劇本充滿張力,更可讓觀眾對於故事作多一點的思考。影片表面是推理,內裡其實是對香港本土的社會關懷,面對著香港的變遷,有點延續《點》片中所流露著這份本地氣息,縱使《逆》片風格不同,但訊息相近,貫徹了導演的個人風格。

電影起用一眾多位年青的演員演出,他們的表現均討好,當中以吳肇軒的演出較佳,蘇麗珊演繹著其角色的可愛與神秘感,朱鑑然表現著其角色的高傲,陳曾寧、岑珈其、梁曉豐與蔣祖曼等演員的戲份相對不多,但他們的表現恰如其分。除了他們之外,片中亦找來黃浩然於《點》片已合作的邵仲衡、張雪芹、邵音音於片中演出,加上王敏德、泰臣、從話劇走到銀幕的楊秉基、以及葛民輝與曾江等同場,他們跟年輕一代演員的互動演出,擦出很大的火花。

《逆》片整體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編、導、剪接各方面都有很不同的新嘗試,讓電影帶來新穎的電影觀感,對電影的結構有著不同的解說。縱使影片仍有一點可以調整與進步的空間,不過從電影的創作上,看到今天香港的轉變和面貌,從推理的角度反映著年青一代對社會的政治訴求,對照著今天香港的局面,從而引起大家的共鳴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