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0月3日
地點:The GRAND 7院
在這個科技發展蓬勃的社會裡,我們每天都會利用電腦處理日常的工作與溝通的工具,然而在網絡的世界裡,個人的私隱容易被外洩,亦因在社交平台跟陌生人的交談,欠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夜觀看的這部於辛丹斯電影節中奪得兩項獎項的電影,透過網絡的發達而反映著今天人們面對家庭之間的關係。《人肉搜尋》充滿創意的故事創作,劇情峰迴路轉,張力十足,從網絡的世代反映著家庭的溝通問題。
《人》片故事講述David、Pam與Margot一家三口本來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Pat因癌病去世後,只剩David與Margot二人相依為命。Margot漸漸長大,卻很少跟David交談,父女關係亦漸漸疏遠。一天,當Margot跟David傾談視像電話後,卻一直跟她失去聯絡,令David十分擔心緊張,於是便報警求助,從Margot的社交平台的蛛絲馬跡,希望能夠查出Margot的下落……
《人》片是導演Aneesh Chaganty首部自編(與Sev Ohanian合編)自導的長篇電影作品,Aneesh Chaganty於2011年自編自導首部短篇電影《Alibi》,於2012年執導三部短篇電影,2014年,Aneesh Chaganty利用Google Glass拍攝一部兩分鐘短片《Seeds》,之後他被邀請加入Google,兩年間為Google創作和執導了不少廣告。
此片本來是Aneesh Chaganty的其中一個短篇作品創作,後來因為資金充足,讓他能夠完成這部劇情長片,電影透過網絡的世界,描寫著一段父女之間的關係,因為忽略之間的溝通,縱使同一屋簷下,但也似乎欠缺彼此的了解。電影的前半段主要是描述David一家三口之間的親情關係,接著因為Pam的去世,David與Margot的父女感情卻漸漸沖淡。
劇情的中段便開始交代Margot突然失蹤,對女兒漸感陌生的David,想盡不同的方法去尋找她的下落,於是他便決定利用電腦,通過她的社交平台尋找一點的線索。然而,從David的搬索過程中,發覺到很多關於Margot的事情,而並沒有跟他談及過,甚至是收埋著很多的秘密,頓時令David感到對自己的女兒一無所知,反而是要從社交網站的追查之下,才得悉女兒的一切。這也其實頗荒謬,本來就是一同的生活,但偏偏卻不知道女兒的生活,甚至是她的喜與悲,當以為自己了解女兒之時,這卻原來是相反的。
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於2000年初,這個時期正是網絡發展的時期,那時電腦的運用已經大行其道,片中出現了Windows 7的畫面,頓時也添了一份親切感,後來電腦科技的發展迅速,由Windows走到Apple,網絡的日益增長,科技又再步進新的紀元。後來不少的網絡平台的出現,很多用家都會把自己的生活點滴在網上分享(這跟我們不一樣嗎?),而這也影響了今天生活的方式,但是在網絡的世界裡,又能夠盡信嗎?導演就是利用這個過程放在影片中,除了是想表達著科技發展的情況之外,導演亦通過現實的景象,反映著因為網絡的迅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漸漸減去。
影片以網絡鏡頭作為主視覺,透過影像呈現著網絡世界的不同現象,導演利用這獨特的敘事手法,突顯出個人的特色和風格,加上從一個畫面裡,可以看到不同的影野角度,從而在故事的追索中,恍如跟隨著片中的人物一起追尋事實的真相。影片的劇本亦十分尤其精彩,導演Aneesh Chaganty與合作拍擋Sev Ohanian二人合編的劇本張力十足,劇情緊湊,不乏懸疑的元素,突顯出整體的電影質感。
作為首部編導的作品,Aneesh Chaganty的整體表現具有很高的水準,《人》片劇情峰迴路轉,創新的敘事方式,帶動著整部電影的高潮起迭,展現著電影的質感,觀看時不禁也會感到緊張,究竟Margot在那兒呢?到底她能夠被獲救嗎?這也是《人》片的獨特之處。作為一位「電腦人」,對於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時也會感到一份共鳴感,在今天科技發達的社會裡,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拿著自己的智能電話,把自己的日常瑣事放在網絡平台上,似乎連私隱也沒有了,《人》片也就是在諷刺著今天社會問題,試問今天有多少人都在利用社交媒體嗎?(這句說話簡直是自打咀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