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4月23日
地點:The GRAND 7院
為了擴闊電影的創作空間,近年不少的香港電影,對市場作出取捨,目的是希望可以創作一部沒有受到制肘,而能夠帶出更多訊息的電影。曾執導《三個相愛的少年》與《最後判決》等作品的導演趙崇基,他最新執導的作品以六七暴動與雨傘事件作為題材,藉以影片探討年輕一代如何面對當前抗爭的命題。《中英街一號》兩件發生於不同年代的歷史事件,兩代對政治不同立場的年青人,為了愛情,為了保護家園,以行動作出表態。
《中》片故事講述在1967年的時候,居住在沙頭角的振民跟隨父親參與不少的抗爭運動,跟英國政府對抗,跟他青梅竹馬的麗華一直擔心他的安危,振民因為一次的行動而失蹤多時,麗華緊張振民的安全,於是找文豪一起尋找振民的下落…… 2019年,雨傘事件發生後五年,思慧出獄回到沙頭角,看著地方的轉變,跟男友日郎的關係變得疏遠,令她感到陌生。因為雨傘運動而失蹤的一航,一直在逃避思慧與他的家人,但是因為一次的政府收地事件,他決定要再走出來……
趙崇基導演執導電影之前,分別於亞洲電視與無線電視工作,1993年執導由劉青雲、黃子華與楊麗菁合演的《人生得意衰盡歡》,接著執導的《沙甸魚殺人事件》與《三》片,均由黃子華主演,1996年執導的《三個相愛的少年》,片中男主角鄭則仕憑該片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趙崇基其他執導的作品,包裝古天樂主演的《甜言蜜語》與《一路有你》,陳小春、譚耀文與陳錦鴻合演的《天有眼》,李心潔、陳沖與趙文卓合演的《夜明》等等。
《中》片是一部以兩個不同年代的香港作為背景,故事發生在沙頭角 — 一個坐落於香港與中國邊間的地方,影片從兩宗引起很大迴響的事件,探討著年青人對於抗爭的思考,以及他們面對將來的影響。電影主要以三位年輕的角色作為主導,從六七年的麗華、振民與文豪,以及2019年的思慧、一航與日郎,他們分別代表著從不同的年代裡,尋找自己的定位,縱使面對著模糊不清的將來,但是他們相信,只要走出第一步,就會看到眼前一線的希望。
影片利用黑白影像詮釋,凝視著舊日與現代的社會,呈現寫實的不公義現象,柔和淡然的影像,突顯出事件引申出來的現實殘酷和暴力。電影雖然以描寫年輕一代為主,但是在角色的設定裡,人物之間建立著上下兩代之間的關係,兩個不同年代的抗爭運動,同樣地為著自己的土地爭取,牽引著下一代的未來與希望,交織著時代與命運的思考。影片的主線是以年輕一代為主,但是片中有不少的篇幅,是從他們的父母及其他的長輩作為視點,如何看待社會運動的重要性,如何面對當前的困境,找到一點的曙光,照亮著保護的土地。
整部作品以前半段的結構較為扎實,素材亦較為豐富,人物角色相對較多。片中不少的篇幅描寫著三位主角之間的感情關係,他們如何面對當前的抗戰運動,如果追求自己的理想(與愛情),反英的振民對政府不滿,雄心勃勃的要保護家園,團結一致向政府對抗,家裡還掛著五星旗與毛主席的圖像,無論是電影本身,或是導演的處理,都是十分大膽。相對… 後半段的故事篇幅較短,劇情亦沒有前段般的豐富,但是在這個段落裡所描寫的雨傘運動,或是映射著菜園村收地的事件,大概是因為事件發生的時間相近,看起來也會有點似曾相識。
電影三位的主要演員表現均為稱職,分別飾演振民與一航的游學修,能夠演繹著角色面對政治而充滿希望的性格,表現自然。演出文豪與日郎的盧鎮業,他在片中戲份雖然不多,不過演繹兩者角色表現恰好。而分別演出麗華與思慧的廖子妤,她在片中的戲份較多,兩者截然不同,但分別能夠表現角色的神髓。除了他們以外,片中最令留下印象的,是演繹永權叔的楊秀卓,這角色或多或少是跟他曾於賴恩慈執導的《1+1》的爺爺角色相似,同樣保護自己的田園,種出自家蔬菜,同樣為家園挺身而出,感覺親切。
《中》片透過三位年輕一代的男女,簡約的調子,他們對政治的憧憬與理想,引申著兩段三角的愛情故事。那是主線那是側寫其實不太重要,創作的自由才是電影的主旨,把心聲藉著影片說出來。當然,影片仍然看到有一點的瑕疵,但是從有限資源的角度來看,趙崇基的執導技巧四平八穩,演員們各有表現。兩段歷史的印記,見證著社會的變遷,然而,在這個過程裡,究竟這段歷史能夠否改變了年青人的什麼呢?從電影中也可作出一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