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 — 什麼才是真相?

日期:2017年6月7日
地點:Cinema City 6院

近年台灣的電影發展迅速,不只是劇情片,還有短片和紀錄片等等,部份的作品更是喜出望外,刻下亦發掘了不少新晉導演,程偉豪便是其中一位,他執導的《紅衣小女孩》以恐怖驚慄的題材作為首部長篇作品,奠定了他的個人特色,榮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程偉豪第二部執導的長片,再次以驚慄作為故事的素材,保留著他的影像色調,描寫著這段懸疑情節的故事。《目擊者》保留著導演的個人風格,充滿懸疑的氣氛,峰迴路轉的劇情發展,營造著電影的特色。

《目》片故事講述在九年前,剛剛加入報社的王逸齊在山區目睹一宗交通意外,事件中的男司機當場死亡,而女乘客徐愛婷則重傷入院,小齊把意外肇事的一刻拍下。九年後,小齊任職報社社會線的副組長,因為一次報導而發生交通意外,這次不但因為報導的失誤,而令他失去了工作,亦因為把車修理時,發現該是一輛曾遇車禍的車輛,而該車禍的報案人… 竟是自己,令他勾起了當年目擊的事故,他為了查證事件真相,於是便開始調查案件背後的真相……

生於1984年的程偉豪,2008年執導首部短片作品《搞什麼鬼》,便開始他的電影創作,2015年,他執導的短片《保全員之死》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同年,他執導了首部劇情長片《紅》片,影片男女主角黃河與許瑋甯於2016年的台北電影獎一同奪得最佳男女主角,程偉豪於同年金馬獎獲提名最佳新導演。

《目》是程偉豪第二部執導的長片,同時亦參與編劇的崗位,電影從小齊這角色作為第一身的角度出發,隨著故事的發展而帶出片中其他的人物。因為九年前目擊的事件,今天因為車禍意外所得知車輛背後的故事,原來是跟當年的事件有關,繼而卻開始尋找當年事件的真相,卻找到很多耐人尋味的證據,而這些證據卻令他感到意想不到……

影片的開端先交代著事件的發生經過,利用剪接把這段情節零碎地表達,目的是想讓觀眾先有一個思考方向,應該從那一角度去目擊事件的發生,同時亦讓觀眾代入了「目擊者」的身份。接著故事回到現在的時間,劇情的舖排是要讓小齊的身份置身事外,在他追查事件的一刻,從他的角度裡,找到意想不到的線索,涉及著身邊的人物,但是憑著這些證據,卻帶出了令人不少的疑問……

無疑,影片留下了很多的伏線和支節,讓觀眾有不同的思考空間,事件的過程卻令人有很多的猜疑,究竟是從那一點開始說起,究竟誰是真兇?什麼才是真相?不同的觀點引伸著很多的轉變,頓時成為了「羅生門」。當然,這樣的演繹方式,令電影有不同的視點,但是多番的佈局變化,卻令電影的敘事顯得刻意,尤其是最後的部份,是有點摸不著頭腦的。

案中案是整件事件的轉捩點,片末最後一段情節,以一段鬼故事作收筆,看來這段跟整部電影似乎沒有關連,但是這段故事的背後,其實是在講述案件中人物之間那「心中有鬼」的暗喻,描繪著人性的心態,每位角色的陰暗面表露無遺,而這亦是電影其中一個特點,從影片的驚慄氛圍,呈現著懸疑的形態,突出了整部作品的觀感,而這大概也是導演的個人標記吧。

片中幾位主要演員的表現均為不俗,當中飾演小齊的莊凱勛,細緻地演繹著角色的神髓,尤其是最後的一場,令人感到不寒而慄的感覺。再次跟程偉豪合作,片中飾演Maggie的許瑋甯,這次在演出上比之前的合作感到有更深的層次感,表現收放自如,發揮不少。近年主力在電視劇演出的柯佳嬿,她在片中的戲份其實不多,但是在演出上能夠表現著人物在事件前後次間的差異,演出恰如其分。片中另一位演出較好的,是飾演阿緯的李淳,他把角色那氛陰暗的性格拿捏恰當。

《目》片營造著一份驚慄氣氛的觀感,從一宗車禍裡卻引申著不同人物的「虛偽」,從電影舖排方面,程偉豪充分表現著個人獨特風格,整體的導演技巧表現恰好,在影像與配樂的襯托下,能夠帶動著電影的質感與張力。然而,影片後段多番的結局扭轉,無疑是想讓觀眾從不同視點角度,觀看著劇情最終的目擊,但這樣卻令電影欠缺了實在的觀點,為了增強電影的懸疑感才多番的扭轉呢?

在〈目擊者 — 什麼才是真相?〉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