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4月18日
地點:The Sky 3院
近年看過一些的日本獨立製作,大部份都是以少年的青春時期作為故事的素材,從導演的角度來描寫著年少的青春心態,隨至而探討著當代面對的社會問題。日本新晉導演內山拓也首部執導的長片作品,就以四位在大學認識的青年,他們同時面對著不同的問題,那… 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前路呢?《虛無派》四位在籃球場上相遇的少年,各懷自己的心事,面對青春的殘酷,步進他們的成長之路。
《虛》故事講述四位在籃球場認識的少年 — 走堂的柴原獨自在籃球場練習時,遇到同時進來的橘、伊藤與永井,自此他們四人就常常聚頭,在學校外抽煙聊天,到籃球場一起打球。然而… 在他們的心裡,各自卻懷著不同的心事,面對不同的困難,四子之間的感情亦漸漸疏遠,不再昔日的走堂吹煙,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生長的他們,能否走出這殘酷的世界,回到當日的籃球場上年少青春呢?
這類型的故事素材,似乎已經耳熟能詳,尤其是有不少的日本電影,都是比較喜歡以年青人的成長過程,作為故事的骨幹,隨著劇情的發展,反醒著現今的年青人,如何面對社會的生活和壓力,或是如何學習在那抑壓中成長 — 未知… 是否日本導演或觀眾對於這種題材有共鳴感呢?
現年二十四歲的內山拓也,首部編導作品就以青春作為故事的骨幹,以四位年青大學生投入社會之前,在大學裡如何面對成長的過程。電影開端的時候,導演以一個簡單的鏡頭,把四位主要的角色連在一起,接著便開始著重描寫他們四人之間的背景,與面對的不同問題,帶出了現今社會的青年,如何面對困擾,但是卻被現實的狀況,總是難以捉摸得到。
整部作品的調子較為淡然,全片以天然光的拍攝,展現著現實的寫照,陽光下的四位少年,各自都有不同的心事鬱結,在那空虛的心境中,未能以三言兩語能夠互相的扶持,難以解開他們的心鎖。從導演的角度,他們四位都是一直地向前走,然而前路卻顯得模糊,是迷失嗎?還是不懂如何再去成長呢?
片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導演運用不少的長鏡頭拍攝,每一個鏡頭都是導演想呈現出校園裡的真實感,捕捉著四人之間的友情關係,以及心裡的空虛無助。導演的鏡頭掌握精準,每一個鏡頭的設計十分工整,首尾呼應的劇情處理,同樣以長鏡頭拍攝,鏡頭對著他們的背後,跟隨著他們的步伐,能否找到自己的方向嗎?籃球場的場景設定,大概可以看成他們的「自由」,恬靜的空間讓他們再次尋覓,再次重新的出發。
作為第一部執導的作品,內山拓也整體的表現算是不俗,影片大膽地運用不少的長鏡拍攝,呈現出真實的景象,這不只是捕捉著片中四位主角的成長,彷彿導演本人也代入其中,也回眸著如何面對現實社會的捉摸,一起步進面對的社會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