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7年3月13日
地點: UA Cine Times 2院
曾經執導過不少廣告與音樂錄影帶的台灣導演陳宏一,他的電影可算是充滿著其個人風格與特色,由其首部長片作品《花吃了那女孩》開始,以不同的音樂旋律,配合劇情的發展,為影片帶來強烈的節奏感。繼前作《相愛的七種設計》後,陳宏一的最新作品一反過往的影片格調,以近年台灣總統大選作側寫,刻畫著一段愛恨交纏的兇殺案。《自畫像》藉以「跨性別」的題材,與不同的繪畫圖像,比喻著今天台灣的社會境況,陳宏一跳出過往電影格局的框架,作出一次不同的新嘗試。
《自》故事從一宗少女兇殺案開始說起 - 四個月前,於大學就讀政治系三年級的少女楊婕,獨自離家搬到外邊生活,租住藝術畫家江中澤的房間。這時,台灣正席準備總統大選,平日楊婕回到學校,參加不少的政治活動,於參選的張耀洲的辦公室工作,跟好友Nana出雙入對,時常一起騎著電單車,在街道上走過。然而,在楊婕的腦海中,卻因為曾經的一件事,而令她不能走出陰霾。在總統選舉的這一天,楊婕發現在家中被殺,而在家中有一幅由江中澤繪圖她的裸體畫像,這令整件事更撲朔迷離……
陳宏一執導的首部長篇作品《花》片開始,已經展現出他對音樂與影像的觸覺,以音樂的節奏感帶動著劇情的不同發展,而這方面的處理手法,在其第二部作品《消失打看》中就更為明顯,故事更不乏音樂的元素,為影片帶來強烈的動感,陳宏一更憑此片奪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除了電影與廣告外,陳宏一更為不少歌手曾執導音樂錄影帶作品,合作的歌手包括五月天、田馥甄、盧廣仲、何韻詩與陳綺貞等等。
回看陳宏一之前的三部作品,均是著重出都市愛情故事為題材,利用音樂展現城市的動感。而最新作品《自》片,無論是在處理與舖排,都有很不同的感覺,觀畢後其實也沉靜了一陣子,腦海裡也在一直地思考。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台灣總統選舉的時候,藉以這位對政治關注的少女楊婕作整個故事的貫穿,從她搬到藝術家江中澤的家、與好友Nana的關係、江中澤女友三三對她的妒嫉,最後被發現死在家中,是意外還是被殺?仍是一個謎。
陳宏一這次嘗試不同的電影表達方式拍攝此片,感覺跟其前作有別,首先這次沒有大量的動感節拍的音樂作襯托,反而利用了一些較沉鬱的調子,呈現出電影的質感。除此以外,在陳宏一過往的作品中,都是以音樂牽引著電影的故事發展,有點在看廣告與音樂錄音帶的感覺,節奏亦教明快。但是,這次在故事上的編排較為平實,少了過往的跳躍,隨著劇情的發展,牽動著音樂的旋律,加上故事背景,氣氛亦稍為沉實。片中有不少的繪畫,出自於台灣藝術家鍾江澤,而畫中表達著不同的感受,那充滿著暴力、憤怒、慾望等等,對照著今天台灣新一代的思想慾念。
整部作品以七個不同的段落表達,把「七罪宗」中所提及的人類惡行、慾望、虛榮等的性格,從片中的人物而隨著故事的舖排展現出來。「自畫像」可比喻成今天年輕一代的自拍風氣,往往就是拿起手機拍照,從影像中即時看著自己的樣貌,不喜歡就把它刪剪再拍,為求一張完美的自拍,這卻反映著當今時下的年青人,對自己的慾望與要求。而影片則以楊婕與江中澤的另一角度,江中澤繪畫著楊婕的畫像,楊婕從不同的角度回看自己,暗喻對年青人那自我慾望的探索。
無疑,影片最為令人注意的,是片中所提及的總統選舉,以及太陽花運動的事件 - 說真的,始終不是身處在當地,對於運動事件的箇中原因也不能多說,單從影像與故事的角度看,陳宏一這次的故事設定亦較為大膽,但其實也是貼近台灣現正面對的議題,利用片中那「跨性別」的角色,比喻成對台灣政治的不同觀點角度 - 當然,影片或創作者對於政治明確與否,也不作大膽的判斷,始終這是一個宏大的題材,每對眼睛也有著不同的解說方法,對嗎?
片中大部份都是起用新人的演出,當中較為熟悉的是曾參演《醉生夢死》的張寗,她於片中演譯大學生的楊婕,片中有較多的內心戲演出,處理角色的情緒起伏恰好,看到她有發揮的演出;此外,片中三位新人的演出,亦有不俗平穩的表現 — 演譯藝術家江中澤的林哲熹,他在片中演的角色較為內斂沉靜,作為首次參演電影,表現還好;而在片中演出Nana的張喬翔,現實其實也是一位「跨性別」人士,於電影中有點「做回自己」的感覺,表現自然;在片中演三三的林微弋,片中有不少的大膽演出,令人留下印象。
觀畢《自》片過後,的確是沉靜了好一陣子,尤其是在片末看到一些事件的新聞片段,確實會有點難以形容的感覺。陳宏一藉著這個發生於太陽花運動後與總統選舉期間的創作故事,抒發對於今天台灣社會政治的不同現象,當中不乏對選舉前後的觀點,是主是客不是影片的著筆點,而是觀眾該是從那一個視點角度理解這個議題。影片藉以不同的素材(如身體、顏色),隨著故事的發展,作出不同的隱喻 — 權力、政治、文化、當代、青春… 揭開了現代社會的現狀與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