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1月8日
地點:MCL德福 2院
去年在《怪物之子》的一篇觀感中提及到,今天的動畫電影已不再局限於宮崎駿的電影格調(雖然他也再次宣佈「封筆」),近年還有不少新晉動畫電影導演漸漸暮起,當中不少得《怪》片導演細田守。除了他以外,另一位十分欣賞的日本動畫導演,便是曾執導《秒速五厘米》與《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新海誠。繼2012年執導的短篇作品《言葉之庭》後,他的最新長篇作品無論在畫面與故事的舖排,再次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你的名字。》新海誠在畫面構圖呈現著細膩的層次感,影片保留著新海誠的虛幻與現實風格,敍事技巧純熟,描寫著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你》故事講述居住在鄉郊的高中女生宮水三葉,已經厭倦了當地的生活,一直都希望到市區生活,更謂來生希望成為東京男生。第二朝,當三葉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變成了男兒身,活在東京市區的男生… 活在東京的高校男生立花瀧,他近來在睡夢中夢到自己活在鄉郊裡,而他卻變成一個女兒身的高中女生,令他一直猶豫,這究竟是夢境,還是現實呢?瀧與三葉一直活在這身份轉換的生活,直到… 彗星接近地球的這一天,瀧再次憶起手上的一條紅線,素未謀面的瀧與三葉,他們會否在一天相遇嗎?
生於長野縣的新海誠,於大學畢業後先從事遊戲設計工作,同時亦開始接觸動畫作品的創作。1999年,他創作了首部短篇作品《遠い世界》,在短短的一分二十八秒的篇幅。新海誠以黑白掃描的畫筆風格,展現著都市的不同面貌,單是畫面已留下深刻印象。接著,新海誠執導過不少的短片與廣告作品,包括2000年的作品《她與她的貓》。2002年,新海誠執導首部短篇電影作品《星之聲》,2004年執導首部長篇電影《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而要數到新海誠成名的作品,不得不提2007年的《秒》片,以及2011年的《追》片。
還未進場觀看此片之前,早就已經感受到此片的受歡迎程度,所以觀影前早已做定心理準備,會以什麼的態度觀看此片。不過,由於一直很喜歡新海誠的電影,觀影前亦盡量沒有看過任何的故事內容,希望能夠從觀影的過程中,能夠帶來一點的驚喜,結果… 影片不負作望。影片的故事開端,以一些的對白解說了兩位主角瀧與三葉之間的關係,他們分別醒來過後,發覺身份倒轉,漸漸投入了對方的生活,輾轉下他們感覺到彼此的存在,進入了他們的空間。
《你》片最引人入勝的地方,莫過於是電影的原創劇本,過往新海誠的作品中,如《星》片或《秒》片,故事會分別各自以現實或虛幻的單一元素描寫,比較少在同一作品中兩者並存 – 《你》片則是以虛幻的故事作為主線,影片開端的設定以瀧與三葉的身份轉換開始,從他們這樣生活過程中,以時間的時空交錯,彗星的天文現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一條紅線等等,隨著不同的素材舖排,伸延著一段現實的都市愛情故事,他們二人似曾相識,腦海裡一直浮現著彼此的印象,最後他們會否相遇嗎?這段「緣份」就是從「你的名字」開始。
新海誠的動畫作品中,場景設計是很重要的元素,今次亦不例外,影片中的場景延續著新海誠的細緻,層次感很重,表現出城市(東京都)的繁囂觸覺,與郊區(糸守町)的舒適情懷,從畫面中突顯出影片的質感。近年有不少的導演為了紀念311地震事故,都會把有關的素材放在影片中以作懷念,新海誠亦不例外,他設計了一個因隕石擊撞形成的虛構地區糸守町,借以彗星接近地球的一刻,一邊描繪市民對觀星的興奮心情,同時以平衡敍事的手法,交代著彗星對糸守町面臨造成的影響,新海誠以這天文現象放在影片中,彗星的秀麗把破壞性修飾美化,對於311事件的懷勉恰如其分。
在影像的畫功方面,這也是新海誠電影中最為突出的元素,出身於建築世家的新海誠,對於片中的畫面設計十分細緻,電影中如在房屋或餐廳內的舖設,片中角色的不同動作,在JR火車內的人物表情,或者天空雲層的層次,以及片中主角繪畫的鉛筆掃瞄畫,都能夠展現出新海誠在畫面的細膩線條。慶幸的是,在新海誠的電影中,仍能夠看到平面動畫本身應有的格調 – 所說的風格不只是在畫面上的真實感,而是動畫能夠帶出的個人特色,新海誠則保留了動畫中的真實與虛構,呈現出豐富元素的故事與強烈的影像。
從《雲》片開始看新海誠的電影作品,一直都覺得他是在嘗試不同的風格影像,以真實與虛幻的不同素材,突顯出他的故事風格。新海誠以這兩種素材處理《你》片的愛情主線,以他們之間的身份轉換,以一條紅線將他們連在一起,起承轉合的故事舖排,譜出了這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最後亦被深深的感動,片末的收筆簡潔精準,縱使知道這會是個快樂的結局,但新海誠卻要留下了這個開放式的結尾,讓觀眾自我思考一番,要去懂得去珍惜一段近在咫尺的緣份,這是得來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