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1月4日
地點:Festival Grand 1院
一直在電影中追求不同嘗試的台灣導演李安,近年的作品不論是題材,還是拍攝的技巧上,都會讓人有一種「走進前一步」的感覺 — 2000年執導的《臥虎藏龍》就已經建立了這一種的感覺,2012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更展現出不同的3D立體影像視野觀感。李安的最新執導作品改編自Ben Fountain原著小說作品,這次他以嶄新的拍攝技巧,為影片的觀感帶來強烈的震撼力。《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藉以士兵在戰場上的經歷,展現出人性的沉重抑壓,影像呈現出片中戰場的真實感,李安的大膽嘗試倒是令人佩服!
《比》故事講述在一場感恩節美式足球大賽的中場休息時間,曾經在伊拉克戰場中拯救上司的B班隊員軍人Billy Lynn,他正站在達拉斯牛仔隊的主場球館中央,迎接數萬人的歡呼喝采。這位年僅十九歲的Billy Lynn,好不容易從伊拉克的戰爭中倖存下來,他廝殺敵人的情況被媒體報導下,刻下成為全美敬仰的國家英雄。然而,在Billy Lynn的腦海中,一直傳來在伊拉克時的槍林彈雨的聲音,一直難以抽離當時的心理障礙,難以忘記當時的情境。美式足球大賽完結,B班隊員一起回到伊拉克的戰場,Billy Lynn會否跟隨同僚們一起回到戰場呢……
要是挑選喜歡的亞洲導演,李安必定是佔一席位,一直欣賞李安對於片中的人物處理,以及影像上的細緻設計,甚至是他對於電影題材的嘗試 — 早期執導的「父親三部曲」描寫著台灣社會的家庭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對於家庭傳統的反思,《冰風暴》以局外人身材探討美式家庭的問題。在李安的電影列表中,《臥》片是不能不提及的作品,電影把東方的武術電影文化引入到西方市場,影響了荷里活電影市場的文化轉變。2005年,李安憑《斷背山》成為首位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亞洲導演,這部關於一對男子的相戀故事,至今仍是印象難忘。
李安於2012年首次嘗試執導3D電影《少》片後,今次不只是利用3D制式拍攝,以更嶄新的拍攝技術執導這部關於少年軍人面對戰爭心理的電影,利用影像呈現出電影的質感。《比》片故事以這位少年軍人Billy Lynn作為故事的骨幹,影片以倒敍形式手法,由他準備到球賽的前一刻,回想起在戰場上的經歷,以及回到家裡與父母及姐姐相聚,把Billy Lynn的心境以不同的層面描寫。李安於過往的電影中,均是著重於人物的描寫,隨著故事的發展,讓人物的性格於片中突顯出來。
再次讓觀眾投入3D觀影的李安,今次以「未來3D」的拍攝技術,4K畫面,3D影像,每秒120格菲林的制式,絕對是一次電影的新嘗試,雖然是夜觀看的是2K畫面,3D影像,每秒60格的菲林制式版本,但是從影片的第一個畫面,就已經感受到接下來影像的質感。電影以影像技術作噱頭,然而李安就是利用影像表達出故事的寫實景象,故事的篇幅著重於Billy Lynn的內心寫照,他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沒有著筆的描寫,跟少女的關係亦點到即止,幾段故事的支節較為平實,沒有很大的起伏。
李安這次起用新演員Joy Alwyn演出片中的男主角Billy Lynn,對於他首次於電影中演出,於片中整體的表現算是平穩,部份細節能夠掌握到角色的神髓,演譯到角色的心境複雜,不過部份情節中的演出仍看到未夠成熟,就如在球賽中場的部份,演技上仍需要作出一點的改進。而片中其他的演員,包括Vin Diesel,Kristin Stewart,Garrett Hedlund,Chris Rock,Steve Martin,與李安兒子李淳等演員的表現平穩,整體合作演出得體,恰如其分。
無可否認,李安於《比》片中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影像細膩與故事發展相輔相成,突顯出整部電影的強烈觀感。確實,《比》片的焦點集中於拍攝的技巧上,李安利用這現實影像環境,讓觀眾進入了電影的觀影世界中,置身於親身經歷;不過,影片的背後卻是帶出反戰的意味,從這戰亂的處境中,栩栩如生的場面仍是歷歷在目,影像的層次倒是留下深刻印象,觀影時亦不其然地想著 — 人與人之間為何仍是要活在互相殘殺的世界呢?這倒值得讓觀眾自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