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4月21日
地點:安樂影片試片室
意大利導演Nanni Moretti過往執導的電影作品,大部份都是自編自導自演,他的作品既是帶點時政議題,亦有探討著生命的哲理,他於康城影展奪得金棕櫚獎的《生命中的最痛》便是其一例子,也是他的作品中較為平實的一部,而Nanni Moretti的最新作品,就藉著他的創作,懷勉遠在他方的母親。《導盡我阿媽》電影藉著導演對母親的一份懷念,細膩地反思著生命的可貴,治療著心靈的遺憾,作為他送給母親的愛的告別禮。
《導》故事講述正要準備開拍一部關於工業運動電影的Margherita,巧合遇上母親病危的消息,Margherita未能接受到事實的來臨,她只好將這份沉重的心情,寄情於工作中,照顧母親的事情,就交托給她的兄長Giovanni。在這段期間,Margherita要照顧著從美國來到意大利進行拍攝工作的影星Barry Huggins,然而Barry的拍攝進度被阻礙,加上照顧她反叛的女兒,以及擔憂病在床上的母親,令一直堅強的她漸漸感到精神受到崩潰,亦因為這樣,她才感受到生命的真諦……
其實對於Nanni Moretti的電影作品未算十分認識,第一次認識這個名字,大概就是《生》片在香港上映的時候,那時因影片得金棕櫚獎而慕名而來的觀影,儘管他把這個關於對兒子失去的傷痛寫得十分細膩,但那時候覺得整個拍攝技巧卻是平淡乏味,難以投入他的影像語言之中 – 不過,人生又經歷了一段時間過後,回看這部作品,卻是另一種情感,對這份傷痛又有另一種的感受。
《生》其實也可算是Nanni Moretti當時較少有探討生命的題材,而他過往執導的電影充滿著幽默諷刺,該片可算是他的不同風格之作。他的最新作品是有點延續著《生》片對於生命的反思。然而,《導》片其實是Nanni Moretti在拍攝《教宗不見了》期間,他的母親因病去世,而那刻他則創作了這部作品。影片中的女主角Margherita在於角色的設定,很明顯就是導演本身的影子,而他本人同樣地參與片中的演出,把自己當成一位旁觀者的角色,回憶著對母親的思念。
《導》整部作品以Margherita的角度出發,由她跟母親之間的關係,母親患上重病,她獨力照顧女兒,她和長兄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同時也要照顧遠道而來的演員,令他心力交瘁,令她難以投入工作,也難以投入生活,每天都是憂心忡忡,精神受到很沉重的抑壓,只是希望從別人口中聽到母親好轉的消息,可是…..。她一直將這份心境埋藏著,未到最後一刻也沒有崩潰起來,直到工作上遇到阻滯,這份抑壓也難以控下爆發出來…..。這真的是否退她鬆一口氣嗎?
Nanni Moretti藉著這個創作的故事,以一個虛構的人物角色(同是導演的身份),代入了自己的經歷,描寫著他自己親身的故事,憶起對母親的懷念,平實地刻劃著對母親逝去的傷感。在角色的設計上,片中女主角既是母親的女兒,但她也是女兒的母親,在兩個不同的身份之下,如何去孝順或是如何被孝順,也是一個值得讓觀眾思考的命題。Nanni Moretti在片中看著妹妹因母親病情而情緒起伏,或多或少他是在回看著自己當時的感受,忐忑心情難以平復。
此片可說是女主角Margherita Buy的個人表現之作,跟Nanni Moretti再次合作的Margherita Buy於片中的演出收放自如,把其角色的心境演譯得細緻內歛,具有水準的演技。而Nanni Moretti的今次的演出上表現平穩,保持著其一貫的演譯。而演從美國到意大利參演電影的John Turturro,演出上相對之下驚喜不大。
《導》片有點伸延著Nanni Moretti在《生》片對於生命的探索,然而今次在故事的敘述上,卻是他自己個人的真實事情作為題材,懷勉著一份對母親的思念,尋覓著心靈的探索。影片呈現著一份淡淡然的哀傷,導演沒有煽情的要讓觀眾流淚,但作為兒女的,看到了這封送給母親的情書,難免也會產生了一點共鳴。
在〈導盡我阿媽 — 給母親的一封情書〉中有 1 則留言